{{imageTextInfo.title}}
驻村任职,他与这片红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精准扶贫,他与这里的乡亲结下了深厚友情。两年多,他为当地群众办了数不清的好事。他就是省国土资源厅下派宁化县淮土乡禾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伟恒。
2014年4月,魏伟恒一上任,就开始深入调查研究。白天,在田间地头查看农耕地力;晚上,走村串户了解群众思想。他和村两委班子充分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一条主线,两条辅线”的经济发展思路。“一条主线”就是稳定传统农业生产,鼓励村民土地流转,培育种烟、种粮和养猪大户,促进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两条辅线”是引进加工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魏伟恒是一名军转干部,雷厉风行是他工作上的一大特点。他知道抓“龙头”的重要性,把村组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和禾坑村老书记廖罗金形成共识,建立健全了《村党支部工作制度》、《村两委会议事决策规则》等一系列制度,突出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明确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任务,有效推动村级各类组织的协调运转,形成了齐心干事业、同心谋发展的工作合力。
禾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第四轮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试点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575户,2551人,其中贫困户62户196人。面对扶贫工作压力,他积极落实“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行家门口就业、搬迁改造等帮扶模式。他主动与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自掏腰包给予每户500元的资金扶助,定期与贫困户见面,并带动全体村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村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贫困户,村中3名卫生保洁员、巡山员全部由贫困群众担任,工资由村里支付。动员20多户村民参加县客家小吃制作学习培训班,其中4户村民学成后分别在福州、浙江舟山和广东东莞开办了客家小吃店。他引进创办“宁化县淮土乡禾坑祥龙鞋面加工厂”,解决了120多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有34户120人脱贫,禾坑成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点,接受了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的检阅。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魏伟恒在工作中的一大举措。几年来,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禾坑争取了新建30座烤烟房的烟基项目,土地高标准平整1000亩,修通了1.7公里禾坑至吴陂的通村公路和3.7公里的通组公路,建成引水灌溉等水利设施7000多米,道路硬化1700米,安装路灯38盏,新村立面改造30多户。他还筹集资金建设富有客家风情的禾坑屋桥和农民主题文化公园,引进福建禾森泰农业科技农业公司,对禾坑的生态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开发,为禾坑增添了亮丽风景。
魏伟恒把服务农民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当作重要的工作职责抓紧抓好。在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基础上,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了村行政服务大楼,增强了服务功能,方便了村民办事。对居住在偏远自然村106户村民实行集中搬迁,并在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中建成一座占地380平方米,建有17套配备生活服务设施的幸福公寓,目前已有6户五保户入住。他以建设“平安村”为抓手,建立村安全排查值班制度,加强对气象、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了解、核实和排查,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安定稳定。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