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东仙社区,位于北岸经开区东南部,曾经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薄弱,2012年村财收入为0,是省定贫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帮扶下,东仙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后,2021年村集体收入17万余元,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突破20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幸福社区”的华丽转变。

党建引领谋发展

“我们以前住的是石板危房,漏雨、破旧,现在房子住得很舒服;以前生活没有保障,现在居委会经常派人来看我们,帮忙解决生活保障问题,日子越过越好……”谈起十年来生活的变化,东仙社区脱贫户柳乌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东仙社区通过设立党员先锋队责任区,落实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组织社区党员全面参与脱贫群众帮扶、美丽乡村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事务,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该社区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带动作用,动员在外商会、乡贤、流动党员以捐资捐物等方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发展。2020年11月以来,已累计收到捐资达200多万元,实现农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2021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东仙社区以此为契机,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队伍,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家宣讲等方式,持续提升党员守正创新、致富带富能力。东仙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建成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东仙村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2015年改为东仙社区,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文旅产业焕光彩
10月以来,东仙社区的南普陀山·紫霄洞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该社区倚山傍海,景色怡人,素有“祈梦文化之都”的美誉,分布着20余个景点,每个景点都蕴含美丽的故事。近年来,东仙社区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品牌塑造,形成了以南普陀山、紫霄洞为中心,罗汉山、赏春台、百年槐树、观音石像、五路将军山、屈原石像等多景连线的乡村旅游景观布局,有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壮大,实现产业转型和生态建设“互动双赢”。
产业发展了,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步跟上。东仙社区投资60余万元,建设300余米延伸至海岸边的步行栈道、景区停车场、夜景工程等,并以共建美丽乡村为契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等,通过“腾龙换鸟”,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徐建成介绍,该社区正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打造3A级景区为目标,整合祈梦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建设集党员教育、乡贤工作室、文化展示、产品展销、便民服务、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会客厅项目,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文明乡风润人心

连日来,在东仙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党支部牵头组织开展防诈骗、普及环境卫生知识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健康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树立文明乡风,为群众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随着“钱袋子”鼓起来,东仙社区群众的精神文明也跟着“富”起来。通过开展3户孝顺家庭、2户好婆婆好媳妇、6户好邻居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引导群众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唱响乡风文明和谐曲。

东仙社区还制定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方案,加强乡村治理,通过设立信访评理室,及时解决信访事项,保障社区的安定稳定。今年7月,2户村民持续20余年的矛盾在镇、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得以化解。

从省定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示范村,从贫穷落后到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如今,东仙社区刷新了“颜值”,提升了“气质”,更提高了“品质”。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响起,东仙社区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美好新生活稳步迈进。 


(区融媒体中心  陈琛  报道)







党建引领谋发展


党建引领谋发展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