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7月9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红心征程吹做梦,峥嵘岁月煮成茶”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共同奔赴福建省南平市澄源乡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实践队在政和县澄源乡乡村振兴服务点的合影

本实践团队以政和县澄源乡为实践地点,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深刻感悟乡村

振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结合实际条件,对接当地“四地澄源”建设战略,围绕“农、文、旅”,分别走“产业赋能、党建引领、文旅融合”三条调研路线进行深入调研。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依托数字文化产业赋能,结合乡村特色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据了解,澄源乡现有茶园约3.04万亩,依托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生产优质高山生态好茶。茶产业作为澄源的支柱产业,维持着一方百姓的生计。

图片

福建省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员工工作场景

7月11日,实践团队走访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了解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制茶过程,思考如何将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实践队员认为青年学生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脱贫的责任,面对人才流失等问题,青年人应当身上肩负起茶产业振兴的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为乡村振兴事业铺就前景广阔的“茶之路”,共同促进乡村发展。

图片

实践队在中共寿政庆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的合影

坚持党建引领 走好乡村振兴

7月10日,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观摩新康村中共寿政庆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感悟红色精神,调研了如何以“红色文化教育+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在这过程中,实践团队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深切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勤奋学习,把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积极争做时代先锋!

推动文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7月12日,实践队员“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为主题,走访牛途村、普禅林寺,就村庄规划与范金灼主任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牛途普禅林康养项目建设。

图片

实践队与牛途村与范金灼主任的合影

据了解,在政府乡村振兴的产业创新驱动下,这里即将开发露营场地、生态农庄、冒险漂流、绿色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范主任也明确指出:“要想乡村发展,离不开文化与旅游、康养产业的融合。”

目前,澄源乡立足实际,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明晰本地资源、乡土文化、区位特点等自然禀赋,整合红色资源,提升红色品牌,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促成“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激发乡村发展经济活力,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同心同行创未来 携手助推乡村兴

实践队历时4天,深入基层,按既定“产业赋能、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的调研路线,前往二五茶企、巨峰农产品合作社、柳杉红酒业有限公司探索产业赋能乡村之路;参观寿政庆中心县委历史陈列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党建引领;走访牛途村、浦林禅寺,对村庄规划有了一定的概念。

图片

实践队与县挂点领导政协主席倪顺才、乡党委书记刘健的合影

7月12日晚上,在南平市政和县澄源乡澄源村乡政府举办以“我喜青山绿,又念乡村兴”为主题的座谈会。县挂点领导政协主席倪顺才、乡党委书记刘健对本次社会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会上,倪主席指出:“乡村振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农村是基础,只有农村稳定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本实践团队认为大学生应深入基层、助力合作共赢、实现产业富农,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以座谈会的圆满成功宣告结束。

“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富有深意的,既有实践意义,更有人生意义。本实践队从选题、对接工作再到实地开展,始终牢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三下乡”活动的使命。旨在通过此次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成长锻炼平台,帮助青年更好地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经过调研,实践队员也都纷纷表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促成“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联动,从而才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