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初冬时节,一栋栋小洋楼镶嵌于青山绿水间,三明永安麻岭村民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连绵的莴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近细瞧,青翠欲滴的莴笋整齐的地探着头,俏皮地张望着,一股股的清香随着冬风荡漾开来。迈步走进田头,村民们正在忙碌忙着采摘。


“我们村的村民现在种莴笋种出了好日子。江西客商的车队开拔到来村里收购莴笋了,大家脚不出村就挣到了钱。现在收购时节,大家来我这里帮忙,然后我再去帮助别人。我们都是村里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互帮互助是我们的传统。”莴笋大户熊树勇喜悦溢于言表,“今年我种了6亩,现在售价每公斤2.1元,按亩产5000公斤计算,一茬莴笋就可收入6万多元。”


 麻岭村地处市区3公里,133户,506人,耕地面积500多亩。据介绍,在村里像熊树勇这样靠种莴笋发家致富的村民占全村的95%。前几年,这个村只有20多户农户种植莴笋,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推广和街道的支持下,目前种植莴笋的农户增加到近130户,面积450亩,估算今年全村收入470多万元。
该村2018年成立了由40多位村民联合组建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推举5名村民担任常务理事。该村党支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党建引领”,实施“产业带动”,运用“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敲开村民致富之门。合作社负责与外来客商进行联络,订单种植,合同保价,定点收购,减少市场风险,笋农干劲更足了。


莴笋的良好前景使麻岭村民转变了以前外出打工的观念,大家开始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刨金”。党员王友根说:“过去我外出打工一年也就挣个万儿八千的,现在在家光种植莴笋每亩地一年就能挣个万把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还可以轮作其它蔬菜,照顾家庭也有时间了。另外,我还要加入团队‘飞地’种植来增加收入。”


 谈及以后的打算,作为蔬菜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之一的王友根说:“我们麻岭村地处后溪河下游,是生态绿心规划的核心区域,水资源丰富,适宜蔬菜、瓜果生长,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污染,都采用传统方法管理,不喷农药、施用农家肥、人工除草等来保证莴笋品质,是纯绿色食品。现在大家想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打造“生态蔬菜”名片之际,尽快给我们的蔬菜申请商标,力争早日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认证,菜价会更高,大家得到的实惠也会更多,村民增收更加定心。”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