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 融媒体记者 赖韦元 通讯员 郭素娇 孙燕达

“这是我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西园苦瓜的产地,通过这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这里需要建造一条水渠,既方便灌溉,又方便环境整治。所以,现在亟须向上级水利部门申报这一水利项目。”昨日,正在蔬菜种植基地调研的漳平市西园镇西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江琳对记者说,自她当选村主干以来,已经完成了漳平附小西园校区周边环境整治、西园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两件村民翘首以盼的大事,“接下去,计划在西园大道西侧农贸市场旁建设智慧物流中心,还有家和小区二期的宅基地开发……”

“开展这次‘百村大调研’活动,真的是太及时了,帮助我们村两委班子梳理问题,谋划发展思路和破解问题举措,让我们清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余江琳说。

自2021年11月村级换届后,漳平市村两委班子面貌焕然一新,平均年龄37.5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比88.1%,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为切实帮助村主干找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问题和新思路,提升履职能力,漳平市委组织全市村主干开展“百村大调研”活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项目一线等开展调研,听民意、找问题、领任务、促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变化正悄然发生。

真调实研在村头

“百村大调研”活动由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乡镇(街道)班子成员领衔,各村主干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下基层,开展“蹲点问计”“面对面问策” “点对点问需”,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食用菌种植是漳平市新桥镇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新桥镇镇村干部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玉米芯代替木屑种植食用菌受玉米芯价格浮动影响较大,当生产成本增加时,经济效益难以凸显。该镇党委因地制宜,依托本镇“芯火燎原”中心村党委,建立“联享联盟联建”机制,推进食用菌产业原料、技术专家、销售渠道等发展要素联享,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玉米芯代替木屑种植食用菌补助,同时推广食用菌30%玉米芯应用技术及标准化大棚建设,降低村民投入成本,增加村民收入,村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今年拟种植菌棒280万棒,较去年增加80万棒。看到调研有成效,当地的老百姓有困难也都主动找调研干部倾诉,沟通渠道一下子就通了,不少沉积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自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一道道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村舍农户,与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种养大户、乡贤等详细交流,深入了解村(社区)基本情况、发展优势,摸清农业生产、基层治理、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愿望。据统计,全市村主干累计走访2万余户次、访谈5万人次,收到工作性意见建议260余条,最终汇总梳理成办理事项160件。

牵头领办求实效

“我们前坪村在发展中要依托毛竹资源优势,做好毛竹产品加工,提升经济效益。”近日,溪南镇召开“百村大调研”成果交流会,各村主干对调研形成的“发展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种植”等16个课题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和交流,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调研活动中,漳平市聚焦土地流转、产业发展、运营模式、项目落实、收益分配等调研情况,及时梳理“问题清单”。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集中交办的原则,由市直单位、镇村分层分类办理,通过召开“双向交流会”、现场推进会等,共同研究举措、共同解决难题、共同推进工作。

“通过书记的调研走访,村党支部明晰了发展思路,重点对民宿周边的百亩荷花塘进行提升改造,种植九品香莲,打造水果长廊、风车长廊等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人气,民宿入住率大大提高。”双洋镇东洋村吴氏学堂民宿经营者吴建东高兴地说。

4月12日,漳平市东坑口果蔬批发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城区周边流动摊位、自产自销农户均可进驻批发市场经营,有效解决漳平圩天无交易场地、大景城市场周边蔬菜批发户占街为市、占道经营的不文明现象,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的消费购物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一条条建议、一项项举措落地见效。“百村大调研”将问题的摸排梳理和解决从“两根线”拧成“一股绳”,以“一村一案”摸清村情“底数”,倒排“工期”、按单销号,分门别类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认领清单办实事

兴调研、转作风、解难题、化民忧的活动似一股暖流在漳平大地涌动,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乡村有了大改变,村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和平镇东坑村是全国蔬菜标准园、福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西红柿、绿叶蔬菜种植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但缺乏深加工产业,产品附加值低,部分农产品仍以农贸市场定点直接销售为主。该镇镇村干部调研了解后主动认领问题,由党支部引领,发挥番茄合作社的作用,统一注册“东番红”商标,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升级改造百亩蔬菜大棚,新建智能化大棚,打造城郊乡村旅游线路,培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深受村民好评。

党员干部到村(社区)蹲点调研后,帮助理思路、筹资金,一批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陆续上马。在“百村大调研”活动中,漳平市采取跨村联建、村企共建、“五星乡村”创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电商孵化等多种途径,因村制宜、综合施策,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5个月持续发力,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办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漳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开展‘百村大调研’活动,既是广大干部践行为民初心的‘实践地’,也是考察识别广大干部的‘检验厂’;既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履职能力,又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干群联系。”

此次活动中,漳平市首次担任村(社区)主干的105名年轻干部从过去的“不敢开口”到现在为农户忙前忙后,群众愿意多说几句心里话,年轻干部听得进群众的心里话、摸得清群众的思想动态、愿望诉求,搭建起与群众的“连心桥”。“虽然累,但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很值,现在的压力既来自村内也来自村外,激发我们开动脑子、甩开膀子加油干。”溪南镇上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泽伟说。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