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 记者 赖容 通讯员 李炳林


昨日中午,家住新罗区西陂街道皇冠国际名苑小区的在职党员林俊华,工作之余来到小区岗亭协助疫情防控。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共组织4.3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共计53.6万人次参与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文明创城、疫情防控等服务,形成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生动局面。这是我市打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品牌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着力创新,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在打造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品牌方面,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发扬闽西“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红色革命传统,将古田会议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原则运用到城市基层党建和小区治理中。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构建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轴。根据“方便自治管理”“区域相对独立”原则和居民党员数,单独或联合组建小区党支部,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引领建设“近邻红色幸福小区”。

在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方面,我市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作为“书记工程”,出台《龙岩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若干意见》,制定市县乡三级调解中心《工作指引》《多元化解流程图》,在全省率先实体建立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中心,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形成“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流移交—部门联动化解—全程跟踪督办—办结问效反馈”闭环,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诉、成访前。近三年来,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分别达97.90%、98.85%、98.96%。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联创品牌方面,我市建立健全平安创建考评激励制度,深入推进“平安和谐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城市平安工程”“市直单位结对帮扶重点乡镇(街道)行动”。坚持正向激励,将对组织的奖励延伸到最基层;使对个人的奖励达到最大受益面,在全国率先推出“三个10%”的政策(平安村居的村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贴补10%、新农保60周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提高10%、守法家庭成员大病医保报销提高10%),增强群众参与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共投入3亿多元激励惠民,让800余万人次乐享平安实惠。

打造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品牌也是加强基层治理的一大推手。近年来,我市以被列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市为契机,投入1232.5万元,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由教育部门牵头做优101个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和3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由卫健部门牵头做强1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门诊;由政法委牵头做精102个村(社区)心理健康咨询室、15个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和21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综合试点街(镇)。实施“百乡千村”覆盖工程,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100%、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99.74%。完善走访筛查、监测评估、帮扶疏导等五项机制,做实前端普遍服务,做精中端监测预警,做强末端危机干预,有效化解社会风险隐患。

此外,我市还着力打造生态司法护航绿色发展品牌,积极探索通过法律服务、生态公益诉讼、生态审判“三三制”等方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司法机制,注重前端预防、中端聚力、末端治理、边界协作,打造生态司法的市域样本。着力打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品牌。充分挖掘客家祖训、家规、楹联、山歌、典故中蕴含的“和贵、规矩、向善、崇法”的“平和”元素,精心编写校本课程,开辟校外教育场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国率先建立“综治诚信信息系统”,融入信用建设体系,推动全社会共同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