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近一个月来,发轫于闽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一个热词,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重磅报道我市林改经验和成效。武平在全国率先推行分林到户的林改,全市探索出了林改四权三到两统一的做法,即处理好集体林产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做到政府组织服务到位、林农主体作用到位、投融资到位,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让荒山育成绿山、让农民捧上金山、让发展有了靠山,为全国林改起到探路子、树典型、作示范的重要作用。

(配音)2001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县捷文村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山林确权发证工作,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就是在这个小山村颁发的。破天荒的林改让这个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林改策源地”。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到这个距省城最远的山区县调研林改工作,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等指示,为武平林改一锤定音。林改后,林农爱林、护林、管林的积极性高涨,生态效益显著。我市又不断开拓创新,激活连串配套改革,让林子变成“摇钱树”。

武平县捷文村村支部书记 钟泰福: 我们组建了林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引导村民来发展林下种养,发展经济,使村民不砍树,也致富。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我市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农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武平县挡风岭万亩合作经营基地就是一家由林农通过林地入股模式与武平荣盛木业公司及其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建成的造林基地。


如今,挡风岭合作经营基地已形成面积达11863亩的针阔混交林,当年的癞痢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也成了林农的金山银山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302家,经营面积82.1万亩,带动农户2.3万户,4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林农成为全市速生丰产林、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竹业、森林旅游等林业生产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3360元,比2001年增加10.5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84亿元,比增15.2%;实现林业工业产值83亿元,比增14.4%;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73.1%提高到目前的77.91%,居全省第一位、全国前列;森林蓄积量长期居全省第三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688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倍。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