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今年以来,新罗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创新推出并有效实施“竞争性扶贫”模式,并向各乡镇全面推广,扶贫先扶志,“输血”更“造血”,为全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日前,记者在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绿鲜山蔬菜种植农场看到,几位贫困户正在菜园里进行耕种,这里是新罗区开展“竞争性扶贫”模式的试点之一。据了解,今年3月,该基地试点推进“农场+贫困户”竞争性扶贫模式,即由政府统筹各类帮扶资金,分期租赁建好的农场蔬菜大棚,按每户1亩免费分配给贫困户,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通过竞争择优承租。
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党支部书记 廖湧:“引进竞争性扶贫岗位、公益性岗位,把我们村里面的保洁、护林员(岗位)都给我们的贫困户,公益性岗位采取竞争性上岗。”
同样,在实施“竞争性扶贫”模式的龙门朝前村百家园蔬菜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该基地与龙门镇签订竞争性扶贫项目试点,发展“蔬菜基地+贫困户”扶贫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10个竞争性岗位,共吸引28名贫困户踊跃报名,打造竞争扶贫新模式。
新罗区龙门百家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林学东:“看工人的出勤率和干活的积极性进行评比,还有菜种出来的产量和质量,如果最高的有设立奖金,第一名的设立800元,第二名的设立500元,第三名的设立200元。”
今年以来,新罗区围绕“十到户、十个一批”政策,将竞争性扶贫写入《新罗区2017年脱贫攻坚战役实施方案》,统筹设立扶贫开发项目竞争性引导资金500万元,并集中力量做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意识。
目前,新罗区竞争性扶贫模式已向全区各乡镇推广,并制定出五种竞争性扶贫模式:即就业岗位竞争、项目合作竞争、扶贫资金竞争、实物帮扶竞争、集体资源竞争, 从而做到“竞争帮扶贫困户,全力打赢攻坚战”,力促全区完成全年1个镇、13个村、4691人脱贫的目标任务。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