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我们的西红柿和黄瓜产量都不错,预计今年产量有60吨,收入在70万元左右。”5月6日,在明溪县美好回忆家庭农场,负责人俞兴斌和农户正忙着西红柿的采摘和包装。
除了农场负责人这个身份,俞兴斌还是盖洋镇画桥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初,他发挥画桥村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流转土地盖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多次外出参加省、市各类技术培训,特聘专业技术人员到蔬菜基地指导农户种植,广泛调研、试种适宜明溪本土种植的蔬菜品种,提高种植技术。
为了实施标准化运作,2021年,基地从简易大棚升级成为现在的智慧农业大棚,实现控温、控湿、水肥一体化,能自动喷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
“前段时间雨水多,还有冰雹,我们基地的蔬菜采用避雨栽培、增施生物有机肥等技术管理。能让蔬菜在适合它的环境里生长,不仅口感更好,还可以让蔬菜错峰上市,比传统种植方式提前20天左右。”俞兴斌介绍。
此外,农场还采用物理除虫、绳子吊蔓、悬挂双面防虫板,推行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管理等技术,保障蔬菜安全和品质。目前,俞兴斌已开拓泉州、厦门等地蔬菜市场,深受客户好评,产品供不应求。
“我在俞书记创办的农场干活,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村民王炳生说。
王炳生因配偶身患尿毒症,家庭生活困难。俞兴斌在走访入户中得知,积极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鼓励他抱团取暖,加入农场。去年,王炳生种了30亩优质稻,并搭起蔬菜大棚,成为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
如今,在俞兴斌的带领下,画桥村实行“支部+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蔬菜基地划分为4个网格,由党员任网格长,促进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深度对接。家庭农场规模发展至300余亩,带动30余户村民加入蔬菜大棚种植,村民年收入明显增加。
蔬菜大棚建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3年时间,画桥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斗。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