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民族村·专刊】 福/安/一/百/零/五/个/民/族/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2月16日起依托“福安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定期刊登福安市105个民族村村情简介,充分展示我市民族村的新样貌,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安篇章贡献统战力量。 潘洋村位于福安市社口镇, 地处坂中畲族乡与穆云畲族乡的交界处,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距福安城区15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属民族行政村,下辖洋中、竹兰下、外厝、池垅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86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以上,常住人口17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236亩,其中林地面积552亩,茶园面积461亩。主要盛产茶叶、水蜜桃、毛竹、松木等经济作物。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1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 潘洋村秋季村貌 潘洋村以“赖、林、雷、杨”四大姓氏为主,畲汉混居,共同生活在这方土地上。其中,竹兰下自然村雷姓畲民的祖先于清代乾隆四年从原福安县牛头坂迁入;外厝自然村杨姓先辈则相传于乾隆二年从原福安县五斗大坪里迁居到此。潘洋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温良的民风吸引了不同姓氏的先民,虽迁入的时间有先后,但长期的共同发展中,已融合成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潘洋村建有“赖、林、雷、杨”四大宗祠以供奉和祭祀祖先。历史悠久,巍峨壮观的宗祠不仅是潘洋村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场所。 ◆ 潘洋村宗祠 潘洋村和其他临近的几个村涌现了一批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他们在跟随闽东红军对国民党进行的三年游击战中英勇牺牲。当时的中共福安县委员会感念他们的光荣事迹,追授他们为革命烈士。现存于潘洋村委楼会议室的“永垂不朽”木匾就记录下了八位先驱的英名,虽字迹已模糊不清,但烈士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爱国精神将永久铭记于后辈心中,成为这片土地上最鲜亮的一抹红色。 ◆潘洋村文物-“永垂不朽”木匾 依山就势、层层叠叠的梯田是潘洋村的一大独特景观,吸引着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应时前来。不同时节的潘洋梯田美得不尽相同。 ◆ 潘洋村秋季村貌 春去秋来,百里西风禾黍香,在无人机高空俯瞰下迎来丰收的稻田如铺展开的一轴金色画卷,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睛。 ◆ 潘洋村秋季村貌 近年来,潘洋各村均完成水泥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工程、山哈带特色照明、畲族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利民举措,大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另外,潘溪水电站经过这两年的水库淤泥清理和机房设备升级,也有望增加村财收入。下一步,潘洋村将结合民族村的政策和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引进人才,多模式赋能乡村社会治理,激活乡村发展的诗和远方,努力探索振兴潘洋村的新路径。 ◆潘洋村鸟瞰图 潘洋村 位置: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潘洋村夏季村貌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