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立刻返回中心待命……”“收到,已回单位。”313162分,三元区疾控中心在工作群和电话开展集合通知。随着一条条回复信息的发出,没有一名职工询问原因推脱,一声集结号将他们从家庭中召回,长久的战斗经验已经在每个疾控人身上形成了条件反射,面对病毒再次发来的挑衅,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战斗。

病毒看不见、摸不着,从哪里来?藏在哪里?可能会到哪里去?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细致地“侦查”,从纷杂的线索中梳理出完整的传播链条,清晰复原患者活动轨迹,圈定其活动场所,为能及时、全面寻找到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下一步人员的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提供重要依据,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支撑。

流调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后续的管控措施,都是以流调信息作为依据。自新一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疾控流调员一直在与病毒“赛跑”,24小时连轴转成为他们的日常,为确保疫情第一时间有人处置,三元区所有流调员分不同小组昼夜不停,保证流调岗位有人值守。

“因为我们目前没有阳性病例,所以流调对象主要是密切接触者,以及外地阳性病例在我们这里的活动轨迹。”三元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陈培琼表示,只要接到指令发现有密切接触者和阳性病人,所有流调人员都要第一时间进入角色,对流调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追踪其活动轨迹和接触的人群。

流调工作不仅要细致,最重要的是快,在接到指令后,要求流调员2小时内完成初步报告,4小时内出流调对象的核心信息,8小时内要完成已排查出人员的转运,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所有的人员都很辛苦,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几乎都是通宵工作。”陈培琼说。

在接收到关于密接人员的信息后,流调员需要立即将密接人员活动过程梳理清晰,还原其行动轨迹。15分钟内,公安机关会给我们提供流调对象的手机定位轨迹,我们通过查消费记录、查监控,和密接人员的表述作比对,流调中全程闭环,还要在规定时限内还原调查对象的每段行程和接触人员情况。”三元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股股长蒋起增说,每一步人员判断都要有依有据,时间节点也要精确到分秒。

在流调工作中,部分被调查者在面对流调人员时,不免内心紧张和情绪抵触,电话排查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电话那头总有新的情况发生。一拨就通,一通电话就将任务完成,是最理想的状态,不接听或是被质疑成诈骗也是常有的事。“因为我们的流调过程会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支付信息,有些人的防诈骗意识很强,所以有些时候我们还要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三元区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刘见顺说,碰到这种情况,调查人员一般会先耐心解释,随后再开始询问。

要还原14天的活动轨迹实属不易,有些密接人员的活动范围大,且很难清晰地记起自己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甚至涉及到个人隐私,这也让一份完整流调报告的生成变得更加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疫情的来龙去脉,快速掐断病毒可能的传染途径,避免更多人被感染,这也是流调工作的意义所在。


//三明日报记者 曹    珂

三明日报三元记者站 吴艺缤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