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初夏时节,三元区中村乡前村村的清晨宁静而安详,阳光透过薄雾均匀地洒在茶园的上空,给嫩绿的茶叶渡上金边。60多岁的陈佳德一大早便在茶树间忙活,他手脚灵活,手指在嫩芽间穿梭,十几秒一把茶尖就被投放在背后的茶篓内。不一会儿,老人脸上开始微微冒汗,但腰间茶篓装得满满当当,心里美滋滋。
“前村茶叶是无价之宝。”陈佳德说,当地产的小种乌龙茶,有治病功效,解毒非常好,鲜茶叶与蒜头、盐一起捣烂来涂,很快就能解毒。前村村路边、山边、大院都可见到老茶树,茶树滋养着这里的人,这里的人也一代代保护着茶树。“老茶树要有人管理,更要有效益,不能让老祖宗保留下来的茶叶文化流失。”陈佳德说。
近年来,前村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的契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保护古茶树资源,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之路。
好山好水出好茶。前村村四面环山,碧波荡漾,烟岚云岫,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可茶叶质量高,价格却上不来。村党支部书记陈振橙告诉记者,以前的传统制茶方法难以形成规模,品质也不稳定,为了提升产业效应,打造茶品牌,他们利用古茶树资源,成立了茶业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茶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百姓致富。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党员带头入股,村内群众积极参与,在茶叶专家指导、返乡知青支持之下,已有村民培育近20000株的茶苗,已有9000株移栽至高山茶园中。
如何更大限度发挥老茶树资源,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前村村结合当地特色历史文化,探索出茶旅结合的新路子。驻村第一书记高毅表示,前村村依托老茶树资源,实施“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结合前村村客家文化、知青文化,实施茶旅融合建设,通过茶产业带动旅游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茶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期待茶香全村的那一天早点到来”。这是前村村村民共同的期盼。前村村以古茶作为致富宝藏,使古茶文化变为经济振兴、农民生活小康的动力和源泉,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环境宜人的茶乡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明日报三元记者站 黄舒祥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