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近日,在连城县新泉镇官庄村,300亩今年新种的早稻秧苗在农户和农技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长势良好。这连片新植水稻,是连城县全力推进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的缩影。

今年来,该县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以“稳面积、增产量、促效益”为出发点,采取“直接清退、连片流转、因地制宜、优化调整”等措施,全力推进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

该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类精准推进,县、乡、村三级联动,对全县耕地展开地毯式摸排,全面摸清耕地“非粮化”底子,分类别、分作物建立清单台账,将整治工作落实到人到田。通过印发政策“明白纸”,张贴标语、横幅,电视、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粮食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采取“集中流转,大户种植”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植,提高种粮效益。对于“非粮化”已整治田块,农技人员因地制宜指导种植户优化栽培模式、做好作物品种选择,开展生产全过程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重点推广稻—稻、稻—薯等综合种植模式,引进、推广种植旱优73等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种,多措并举之下,牢牢守住“粮袋子”。

截至目前,全县13个乡镇共2000多亩原先种植花卉、苗木等非粮作物低效田块回归为“粮田”,大部分田块种上了水稻,小部分水源缺乏不宜稻作区种植甘薯、玉米、大豆等旱粮。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