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入春以来,宁德福安市社口镇进入茶叶采摘生产旺季,坦洋工夫茶精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紧张运作,茶香四溢,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近年来,社口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面积、提质量、抓龙头、搭平台、树品牌,以龙头培育、文化涵养、品牌引领为抓手,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时刻强化茶叶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及产品流通的监管力度,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坦洋工夫”品牌。”社口镇党委书记林雄弟说道。
福安社口镇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现有茶园面积4万亩,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78家,年产成品茶3000多吨,茶业全产业链产值9亿多元。在发展坦洋工夫红茶产业的过程中,社口镇利用古老的制茶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科技农业设施落户茶园当中,实现5G、智能化、云服务等技术,大力提升了坦洋工夫红茶的茶园质量。
在把好茶叶源头基础上,镇政府用差异化发展思路引领茶企由“大而全、小而杂”向“大而专、小而精”转变,支持茶叶企业精准定位、凸显特色,专心专意做精做特,形成一批生产单一茶品且极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实现坦洋工夫红茶生产专业化、档次多元化、品饮便利化。
社口镇还加强生产监督和流通溯源,去年2月份,坦洋工夫茶叶正式入驻质量码(QID)平台,上链后商品全要素质量数据扫码可见,生产标准、检验检测、种植等信息一目了然。
为拓展“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空间,社口镇以“情意坦洋”为总主题,以“工夫坦洋、美丽坦洋”为副主题,注册“情意坦洋”区域公共品牌商标,厚植“坦洋工夫”文化底蕴。并挖掘、培育“坦洋工夫”非遗传承人,申报“坦洋工夫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好“福建省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叶有限公司”“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学堂”等,建构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展示和研学空间。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