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下发了5份注册商标争议请求无效宣告裁定书,三明“万寿岩”商标历经3年艰苦维权,全部正式回归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
初闻喜讯,市市场监管局商标监管科科长李君华难掩内心激动,回忆3年来“万寿岩”商标的曲折维权路,他欣喜地说:“'万寿岩’商标的顺利回归是万寿岩遗址开发保护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既为我市保护、活用万寿岩资源扫清了障碍,也为万寿岩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明万寿岩遗址被誉为“南方周口店”,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的居住遗址。2017年,万寿岩遗址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年来,三明牢记嘱托,精心保护、科学“活用”万寿岩遗址资源,将其打造成为集科普教育、学术研究、研学培训、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考古文化乐园。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万寿岩遗址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
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万寿岩”片区乡村振兴,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授权三明市岩前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三明市三元区富硒产业发展协会对“万寿岩”品牌深入开发应用,并启动“万寿岩”商标全类别注册工作。
在商标注册过程中,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获悉,福建某文化公司、三明某实业有限公司和福建某木业有限公司等已在多个类别抢先申请注册了14件“万寿岩”。
万寿岩是三明人文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专有名称,是具有显著性和地域性的商标品牌,属于公共资源。抢注“万寿岩”商标,既侵犯了万寿岩遗址的权益,又扰乱了三明市对“万寿岩”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推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万寿岩”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广工作,要求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立刻开展调查,落实情况,尽快拿出方案,争取“万寿岩”商标早日回归。
接到任务后,相关部门快速行动,一边推进商标的申请注册,一边与抢注“万寿岩”商标的3家企业开展接洽,着手商标维权工作。
经过多轮谈判协商努力,2021年5月17日,三明某实业公司与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签订协议。无偿转让已注册的“万寿岩”商标。
但在与另外两家市场主体的接洽沟通中,企业提出了高价转让“万寿岩”商标的条件。为维护商标注册使用秩序,保护万寿岩遗址合法权益,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到省和国家市场监管局沟通协调,并将有关负责人请下来指导,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维权方案。
“赎买之路不可行,唯有通过法律途径开展维权。”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对两企业抢注的“万寿岩”商标撤销和无效宣告请求,市市场监管局同时向省、国家市场监管局提出对“万寿岩”商标实施行政保护的请求。
经过3年持续努力,我市申请注册的52件“万寿岩”商标,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通过,通过1家企业转让的8件商标已办理转让登记,2家企业抢注的6件商标,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撤销和无效宣告。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作为“万寿岩”商标品牌统一管理运营主体身份得到明确,今后将统筹管理和运作“万寿岩”区域品牌。
“万寿岩”商标回归之路曲折艰难,如何让“万寿岩”这张“城市名片”绽放熠熠光彩?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三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区政府建议,要加大力度推进“万寿岩”区域品牌建设,制定《“万寿岩”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全方位保护万寿岩遗址的品牌价值。
“我们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在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建设重点产业商标品牌指导站。将'万寿岩’商标纳入市重点商标品牌保护名录,指导通过'区域品牌+企业’的营商模式拓展品牌运用路径,在一、二、三产业全面推广运用'万寿岩’商标,将'万寿岩’商标与文旅康养、老区振兴、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主题相融合,打造品牌形象,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品牌管理,使其真正成为我市一块生态产业化的'金字招牌’。”李君华说。
//三明日报记者 陈睿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