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
积极探索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
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
眼下正是踏青赏花的季节,位于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品樱花茶园里,怒放的晚樱开满山峦,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漫步樱花大道、乘坐小火车穿行花海,享受春日的恬静时光,别有一番滋味。
台品樱花茶园是漳平台创园的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漳平台创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服务台胞台企、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围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目标定位,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三篇文章,积极探索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新路。
“截至目前,台创园内入驻台企82家、汇聚台农600余人,打造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高山茶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茶1600余吨,实现产值10亿元。”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漳平台创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北泉告诉记者。
近年来,漳平台创园在全国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连续五年获得第一名,并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全国首个“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大陆阿里山”已成为福建省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也是闽台农业合作交流示范样板。
制茶设备生产现场
以惠促融 让融合更有“保障”
陈志坚是“农林22条措施”出台后福建省内第一个申领到林木使用权、林地经营权不动产证书的台商。2021年11月12日,他拿到了位于永福镇颍水村,合计面积1438亩的林地经营权、林木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后,终于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当初陈志坚看中颍水村生态环境优越、林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到该村发展生态林下种养业。按照规定,他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但他经营的林地约定为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项目,如何进行登记在福建省内尚无先例。所幸,在漳平台创园及当地部门积极沟通对接下,陈志坚最终申领到了林地经营权、林木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
这是漳平台创园坚持以惠促融,落实落细惠台政策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漳平台创园用好用活“农林22条措施”和“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八条措施”等各项惠台政策,深入开展“台商台胞服务年”“台商台企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园区台企农产品加工享受农业用电优惠政策,每年为台企节省成本80万元以上,还促成闽台缘产销专业合作社与中国人寿财险龙岩市中心支公司签订万亩茶园茶叶低温指数保险项目合作协议,最大限度降低生产风险,保障茶农利益。
与此同时,聚焦金融扶持,主动帮助解决台胞台企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推动园区与漳平农商银行、龙岩农行与台胞漳平联谊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园区首个农村新型综合服务体“福农驿站”正式对外开放,累计认证颁发“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30份,为15家台企授信1亿元、为83家(次)台资农业企业争取贷款超亿元,发放贷款贴息1305.7万元,为台企加速发展注入动力;并推动全省首个台创园“信用园区”落户园区,向台资“信用示范企业”发放金融服务“樱花卡”50张,让台企享受三年内“无还本续贷”,有效降低企业转贷成本。
在助力台胞维权方面,2007年4月,漳平台创园联合漳平市法院率先在园区成立大陆首家台商维权审判合议庭,2018年10月,在此基础上,挂牌成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2020年10月,又在园区设立驻台创园法官工作室。2016年以来,共受理涉台纠纷53件,其中成功诉前调解40件,有效帮助台胞台企解决土地租赁、劳务纠纷、产品经销等矛盾纠纷,以司法力量为台胞台企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3月3日,漳平台创园司法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专门开辟了涉台案件“绿色通道”,并出台12条涉台司法服务举措,支持鼓励台胞有序参与司法,下一步还将广泛开展“送法进茶山”“送法进台企”“法护台胞台农”等司法服务活动,让台胞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司法服务。
茶农正在采茶
以通促融 让融合更有“底气”
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庆是漳平台创园的第一个台农。1996年,他到永福考察后发现,永福的气候条件和台湾阿里山的极其相似,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茶,于是先后承包了永福1600多亩荒山种植高山茶,后来又在茶园种上了樱花。自此,许多台农接踵而至,也跟着在“大陆阿里山永福”种茶、种花。
为了做大做强永福高山茶产业,谢东庆、李志鸿、杨咏安等5位漳平台创园台商代表积极推动并参与起草制定了《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自2021年6月正式颁布实施后,属台式乌龙茶的永福高山茶终于有了正式的统一标准,台胞们的归属感更强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谢东庆的爱人夏翠菊是台品茶业的总经理,主要负责茶产品的销售。“前几年只能套用大陆其他相似的茶叶标准在网上推销我们的高山茶,也因此常常被投诉,导致在天猫上的店铺不得不关闭,自从国家标准出台后,我们的底气都更足了。”夏翠菊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在原有销售渠道基础上,通过电商直播开拓其茶叶市场,目前直播专业团队已经组建完成。
国标出台的背后,是漳平台创园大力实施永福高山茶品种、品质、品牌的“三品”提升工程,坚持以通促融,推动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永福高山茶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福建名牌农产品、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由“一杯茶”开始,台胞台企的“登陆”,除了催生两岸互通的标准,还带来了台湾精致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融合发展理念。以谢东庆的台品樱花茶园为例,在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农业旅游等,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台品樱花茶园被誉为“全国十大赏樱基地”“中国最美樱花胜地”,荣获“海峡两岸茶业合作重点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称号。
台品樱花茶园并非孤例。近年来,漳平台创园结合生态、观光、休闲等元素,携手台胞深入探索“茶叶+民宿、文创、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截至目前已打造了台品樱花茶园、勇福茶园休闲栈道、岳山茶事、台湾茶叶故事馆等“一企一特色”项目20个,实现由传统单一农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自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以来,漳平台创园累计接待游客约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00亿元。
为让台胞能安心地融入当地,国家出台《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后,漳平台创园、当地派出所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台胞申领居住证,让台胞的身份更加“名正言顺”。“居住证的办理,让我们享受大陆居民同等待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所有台商百姓都心生欢喜,表示由衷的感谢。”台商李志鸿说。
随着台企在园区不断扎根壮大,台胞们更愿意也更加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带动当地群众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实现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还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经济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据统计,园区台企每年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2万人次、年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并带动当地年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茶园风景如画
以情促融 让融合更有“温度” “90后”台青吴曜任是漳平台创园内漳平佑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从台湾到永福发展,是位名副其实的“台二代”。2015年,他在茶山周边开辟了一个樱花园,种植了400余棵樱花树来点缀茶山,没想到近两年成了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当时台创园将我们上茶山的道路列入改造项目,并建议我们在樱花园里打造阳光房,吸引游客到阳光房里赏樱品茗,还经常来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吴曜任说,正是台创园“妈妈式”的服务,让他多了一份发展的信心,后来,前来赏花的人越来越多,也带来一波茶叶销售小高峰。 像为当地百姓服务一样造福台胞台企,把好事实事办到台胞的心坎上。近年来,漳平台创园推出以情促融,深入台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检查安全生产状况等,多措并举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80后”台青陈耘嘉立志在台创园做个新农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地“妈妈式”的服务感染了他。 “在台创园的鼓励和推动下,我把老茶厂改造成观光工厂,建起岳山茶事人文休闲茶园,并配套建设民宿、茶室,设计茶艺展演、采茶体验、研学、赏樱等旅游产品,每年平均接待数千名游客,可以说是实现了叫好又叫座。”陈耘嘉告诉记者。 在服务台胞台企过程中,漳平台创园实行“一窗通办”服务机制,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上,明确规定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个工作日,压缩工程项目审批时间90个工作日内,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切实提升了服务效率。 将服务的触角从工作延伸到生活,漳平台创园还联合漳平市卫健局组织台胞成功接种新冠疫苗,联合龙岩消安防火中心、漳平市顺发液化气储备有限公司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系列活动,联合龙岩市第一医院等单位开展“服务台胞送健康”义诊活动,让台胞台企切实感受到在园区创业就业的温暖。 与此同时,特聘台胞李志鸿先生担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在全省率先选聘12名台企热心人士担任“台胞河长”,在全市率先选聘11名台胞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并鼓励台胞参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专业职称等评选评聘,让台胞台企共享社会发展荣誉。 截至目前,漳平台创园内共有1名台胞被评为福建省高层次(台湾)B类人才、3名台胞获评茶艺师中级职称;1名台胞入选中国“孝老爱亲好人榜”,1户台胞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去年10月,台胞林志纯先生获评“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称号,是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台胞。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