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图片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当得知曾经去过的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图片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村里建起了公厕


灰白色的小洋房连成排,笔直的水泥路通往各户……初春时节,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房前屋后,清爽整洁。老人们围坐闲谈,孩子们一旁嬉闹,几名远道而来的画家架起画板,一幅“景美人乐”的画面徐徐铺展。


“这几年,常口村越来越漂亮,如果有机会再见到总书记,我们一定要邀请他再来村里看看!”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副镇长、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边走边介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总书记听得认真,问得细致,还专门问到了村里改厕的情况”

张林顺自豪的笑容背后连着一段珍贵的记忆。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和时任常口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林顺有过一段亲切的交流。


“总书记,1997年4月,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一碗擂茶,唤起了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回忆:“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随后,张林顺又向总书记详细汇报了村里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相关情况。


“总书记听得认真,问得细致,还专门问到了村里改厕的情况。”张林顺记忆犹新,“我当时向总书记汇报,常口村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厕,不久前还完成地下污水管网改造,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


那年全国两会后,张林顺把总书记的牵挂带回村,村民们都难掩心中激动。


图片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常口村,还是典型的“三无村”:没有几条水泥路,没有几幢新房子,没有几盏会亮的路灯,更别说一间像样的厕所。


“农村嘛,当时都是旱厕,建在房屋外,一头连着猪圈。”村民孙桂英回忆,自己当时在城里打工,每次过节回家,最痛苦的就是上厕所,“蚊虫苍蝇乱飞,特别是到了晚上,上厕所还得点上松明子,循着光摸黑出屋去。”


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部署“奔小康、建新村”,常口村也出台了自己的新村规划。新村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消灭旱厕,要求家家户户在建新房时,每层楼配一个卫生间。


消息一出,绝大多数村民热烈欢迎,但也有不情愿的声音,孙桂英的婆婆就是其一:“厕所怎么进家门?”“没了旱厕,以后菜地的农家肥上哪找?”


村民邱彩立家首先盖起了新房。孙桂英立马带着婆婆去参观:卫生间里,锃亮的瓷砖贴满地面,抽水马桶、洗手池、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


转了一圈,孙桂英婆婆被说动了。没多久,标准化的崭新卫生间,出现在了孙桂英家的新房里。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常口村调研,重点看的就是新农村建设情况。张林顺回忆:“那时候,村里第二批新房正陆续完工。总书记走进邱彩立家的新房,跟大伙儿一起话家常、喝擂茶。”


正是在那次调研中,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殷殷嘱托,为常口村指明了方向,也鼓足了村民们的干劲。数年之后,常口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水厕。

要说改厕后有多方便?孙桂英婆婆最有发言权,原先不情愿,如今却后悔:“当初建新房,应该让卫生间直接进卧室!”


改厕也遇到过新问题。当年,家家户户都挖了化粪池,卫生间的污水经排污管到化粪池经三级沉淀,就直接排放。“污水乱排,还怎么画好‘山水画’?”2017年,常口村下定决心,在全县率先建起污水处理站,又配好了地下管网。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了排放标准。


农村厕所革命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曾是我国很多地方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也关系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在全国两会上、还是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总书记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并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在总书记亲自关心推动下,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70%左右,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常口村的改厕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不仅厕所改造取得重要成果,立面改造,绿化建设……常口村一张蓝图绘到底,村容美化不断升级。如今,在常口村内漫步,移步换景间,处处都是“山水画”。一到节假日,游客们纷至沓来,常口村的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游客们走沿河步道,体验水上游船,在擂茶馆里品擂茶,在村里惬意深呼吸……村里新建了公共厕所,设施齐全、卫生条件好,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告诉记者,画好了“山水画”,村里的发展底气十足。


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脐橙种植、林下种黄精、康养、研学……不少企业慕名而来,看中的都是常口的好环境、好生态。闲暇时,孙桂英就在周边企业打工,“在家门口都能找到活干,一年少说也能挣两三万元。”


站在邱彩立家门前,青山环绕,金溪河静静流淌,院子外几株山茶花开得正艳。邱彩立端出一碗擂茶,混合着芝麻、橘皮的香味扑鼻而来,“山美水美空气甜,如今,这擂茶里的幸福味越来越浓!”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