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企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六连增”,被征地农民保障金发放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全险种“一窗受理、统收转办”;创设社银“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社银一站式”服务点、“社银15分钟服务圈”,为13万城乡居民提供社保、金融便捷服务……
去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社保中心围绕“服务发展、保障民生”总体目标,以学党史、悟思想为牵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奋力办实事、开新局,促和谐、惠民生,聚焦企业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在新区高质量发展中打造社保温度。
保民生 惠民成效更突出
2021年,台商区社保中心强化社保、财政、银行等多方有序衔接,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做好落实社保待遇提标政策,同步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调。
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员、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也得到了重点关注。台商区落实社保费代缴政策,完善助保机制,及时做好特殊群体社保费代缴工作,去年累计为领取失业金人员2174人次代缴医疗保险费74.1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特困人员、低保对象2133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2.49万元,实现贫困人员、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应保尽保、应代缴尽代缴。
此外,台商区扎实兑现惠民利民补贴,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扩大失业保险受益面。去年,为2130人次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或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198.61万元;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至企业在职职工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以上,积极鼓励企业在职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降低失业风险,为209人次发放技能补贴38.05万元;为台商区282名就业困难对象以上年度社保实缴金额2/3按时足额发放补助资金144.17万元。
塑品牌 社银服务再升级
创办“一站式”网点,社银业务打包办;开启“家门口”窗口,社银合力多点办;提供“延伸式”服务,社银助跑居家办……台商区在社银服务方面多次升级,创新塑造品牌服务。
据悉,台商区在社保中心增设社保卡办理服务窗口,实现卡片“申请、制卡、激活、启用”一步到位、立等可取。在农行设置社保服务窗口,可办理一站式换卡、待遇资格认证、信息查询等高频业务,有效满足群众对社银业务“多点办”“打包办”的需求。同时,综合利用社银两方资源,大力推进社银服务不出村,开启“家门口”窗口,在全区建成覆盖78个行政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在部分电信代理点、便利店等人流密集处设置54个城居保金融服务点,建设8个村级社银联办示范点,群众就近凭社会保障卡查询待遇、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感受“家门口”的社银服务。2021年,全区村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办件量达1.01万件,社银便民服务点取款笔数达14.8万笔,金额达1.27亿元。
此外,台商区聚焦群众需求,探索服务群众新举措,以区、镇、村城乡居民保三级经办队为坚实桥梁,联动农业银行开展“民生速递·一呼即应”村级流动服务日党员志愿活动,主动破解老年人“数字障碍”、残障人士“出行障碍”等困难,为高龄、空巢、失能、留守、残障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2021年联合银行、镇村开展党员流动日服务活动13场,社保卡信息采集2633人次。
优服务 办事流程更高效
为了让经办流程更便捷,台商区组织各险种业务骨干对89个高频办理事项的办理条件、办事流程、办件材料进行细化梳理,开展5场经办业务培训课堂,通过轮岗培训“老带新”、业务骨干“一带多”方式,推进“一窗受理、统收转办”服务模式平稳运行。同时,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服务举措,与税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机制,由社保中心在受理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时,一并收齐参保人员登记资料,再将表单传递给税务部门,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登记“一站式打包办”。2021年共为91名参保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有效减少办件环节、优化办事流程。
网办服务更智能,促使台商区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保”信息化建设,如今,40个高频事项可在“福建居民养老保险”小程序、“福建社保”公众号、“闽政通”app、“亲清家园”等平台实现“掌上办”,至今办件数已达3.27万件。台商区还大力推行“12333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线下开通网报服务,线上自助办理社保业务,累计为94家机关事业单位、2081家企业开通“12333公共服务平台”网报通道。
为了服务不同类型的群体,台商区采取多元认证方式,即自助认证为主、窗口认证为辅、社会化服务兜底的认证模式,扎实有序推进待遇人员资格认定工作,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等群体,主动上门提供认证服务6500余人次。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