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想当面问问怎么申请仲裁、怎么填写材料,但仲裁院有点远,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呢?

人在外地,暂时不能回厦,遇到疫情防控物流限制,会不会影响仲裁文书收取、会不会拉长仲裁案件办理期限?



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劳动维权中的难点堵点,厦门市湖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战略合作精神为指引,深度融合“仲裁+邮政+信息化”打造了全国首个“智能+集约”便民服务新模式。




“一站通办”

“家门口”仲裁


邮政网点遍布全国5.4万个乡镇,农村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湖里区仲裁院借助邮政城乡服务网点资源,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便民服务中心,利用“立案+邮政”平台提供“家门口”服务,让广大群众少跑腿、零排队,在居住地附近的邮政网点便捷办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仲裁文书领取等手续,当面咨询、清楚明了,网上立案、一键达成,材料提交、邮政代收,“一站式”仲裁服务就近获得。既能进一步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部分群众在线上自助操作时的困难,又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人员聚集。






“跨域通办”

异地办理减负增效


跨域办理始终是群众和仲裁工作人员处理劳动争议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担心人不到现场沟通不畅,仲裁员担心文书送达期限,担心不方便核实案件情况。有了“智能+集约”模式,问题迎刃而解。案件受理后“一键启动”集约送达,仲裁文书自动生成、立即传输至邮政系统。有些案件需向身处异地的当事人核实情况,也只需将材料“一键推送”。邮政人员不论身处何地,只要登录邮政系统即可打印材料送达文书,协助仲裁院向异地当事人现场核实情况,改变了传统集约服务驻点仲裁院工作的模式,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系统可以根据地址分配任务,直接由当事人所在地的邮政人员集中打印材料、线下同城送达,免去邮件跨省跨市的运输环节,缩短办案时间。




“网络通融”

智能操作一体监管


结合仲裁立案、审理、结案全流程工作实际,仲裁办案系统与邮政速递系统的对接交互实现了全程贯通、节点准确、无缝联动。改变了仲裁办案传统的定点服务、案卷交接、实物印章、手写邮单、手动封装、迂回中转、人工查询模式,转化为信息传输、自动生成、集约打印、智能流转。工作协同系统发起,程序节点自动控制,收件、送达乃至案卷归档全程电子化跟踪,信息实时反馈,办理完结后自动生成报告,材料凭证、送达照片等即时回传,全过程可视、可查、可存,实现各阶段智慧集约标准化监管,促进服务精度、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



下一步,湖里区仲裁院将与邮政公司深化合作,在构建当事人信息库、整合送达地址等方面加强探索,力求在劳动关系稳定、就业环境优化、人民获得感提升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来源:湖里人社、厦门邮政

湖里权威新闻
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张雅珣

校对:白涵

审核:陈瑜瑾、叶舒扬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