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暑假期间,涵江区江口镇蒜溪风景区游人如织。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鸟语花香的蒜溪已经成为江口镇的一张名片。而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杂草丛生、河道淤塞的生活“垃圾场”。
“实行河长制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湖治理工作,蒜溪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江口镇副镇长林明介绍,蒜溪,又名三叉河,是我市与福清市跨境相连的河流,沿岸生态环境复杂。为改善水生态环境,江口镇多管齐下,制定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采取控源截污、清障清淤、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等多种方式提升水质,并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排查村镇排污口。经过前期摸排,制定各村三格式化粪池及污水管网铺设建设方案,做到雨污分流。同时,在沿岸村庄引入观赏性荷花池作为配套,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统一的“氧化塘沉淀净化”治理模式。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蒜溪河口保护管理,深化河湖长制,切实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协调联动,消除管理盲区,涵江区以问题为导向,从实际中出发,探索河长制治水的跨区域联动,全面建立跨境河长制工作联动机制,助推跨界河湖问题全面解决。今年4月,涵江区河长办联合福清市河长办就萩芦溪(三叉河)河口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联动会商,签订《关于建立跨境流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建立联络员、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处理、定期会商4个方面协作机制,并在萩芦溪(三叉河)沿线开展联合巡河工作,及时解决跨境流域涉水遗留问题9个。通过这一机制,以前难以处理的跨界问题,都得到协调解决。
涵江区水系发达,境内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干流总长达65.8公里,流域总面积551.12平方公里,河网密集交错,河湖管护工作纷繁复杂,需要镇街相互协作,跨界联动,共同推进交界河湖问题整治。
“水是流动的,河道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涵江区河长办工作人员陈凯喆介绍,今年7月,涵江区还探索建立了“联合巡河—联合会商—联动整治”的镇街交界河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白塘镇、国欢镇、梧塘镇、涵西街道在溪口河、梧梓河、塘头河开展实地联合巡河工作,现场察看河道突出问题整治情况,就镇街交界河湖污染防治和河道管护工作进行交流、探讨,明确镇街交界河道相关问题整治责任,持续加强四镇街交界河湖管护整治工作,及时解决交界流域涉水问题。
下一步,涵江区将不断健全跨界河湖管护协作机制,共同做好交接地区跨界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跨界河流管护与治理成效,持续推动跨界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蔡蕊 通讯员 陈碧龄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