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泉州台商投资区建得越来越漂亮了!生态环境很好,规划充满现代气息!”这几年,台商区城市建设品质的飞速提升,早已是全市人民的共识。
随着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台商区真正城市化的开端也随之开启,从工地、农村加快向城市转换。台商区坚持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主动融入全市跨江发展战略,启动全区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积极推动13个片区单元控制性专项规划编制和报批,加快推进“五纵五横”路网、高铁东站等重大交通网络建设步伐,重点推进湖东片区、科学城片区、海江片区、高铁片区、蓝色经济培育区等5大城市片区整体开发,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框架不断撑大。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品质提升中,台商区将继续把“为民建城”理念贯穿全过程,做好美化亮化绿化等文章,让群众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做到“城为民享”。
居住品质提升,湖东片区成为台商区人居“代表作”。
用品质来要求城乡人居环境,是新时代的高质量标准。
作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专题牵头单位,为加快居住品质提升,台商区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局统筹城镇和村庄发展,按照集聚提升中心类、转型融合城郊类和保护开发特色类,有序推进全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按照“住有宜居”目标,加快推进全区老旧小区(街区)改造,洛阳海尾商住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涉及小区用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800平方米,为村镇转变为城市打造过渡基础。
如今,湖东片区已成为台商区居住品质提升的“代表作”。片区内进驻了大量优质房地产项目,市政路网不断完善,宝龙商业广场已满铺开业,惠经一路、惠经二路等正抓紧建设,百姓书屋等教育文化配套将于年底开放,湖东片区城市生活品质日益提高,逐步打造一个集休闲旅游、商务办公、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品质居住于一体的滨水生态示范区。
另一隅,作为台商区重要民生工程,白沙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整体有序推进中,白沙一期安置房共38栋,已结构封顶35栋,将于近期交付使用。白沙二期安置房共38栋,目前15栋已结构封顶,7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16栋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部分周边配套道路已启动建设。不久的未来,白沙片区将依托优势区域和资源,通过产城融合、“五元一体”的多元功能复合,打造成“生态、创智、宜居”智慧新区。
城市配套提升,“五纵五横”已建成道路51.94公里。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台商区投资环境逐年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在城市配套提升方面,全区近几年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路网结构已基本成型,“五横五纵”路网现已建成51.94公里,完成投资约84.17亿元。洛阳大道、南北大道、东西大道、海灵大道均已建成通车。
今年以来台商区继续深入实施“聚城畅通”工程,进一步优化城乡交通功能。未来,台商区将继续按照打造“协作区2小时、都市区1小时”时间空间距离的要求,高规格完善并提速全区“五纵五横”骨架路网,加快推动兴泉铁路、福厦客专、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等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
公交方面,台商区把开通直达泉州动车站的K507公交线路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目前该路公交车已于6月30日正式开通,解决台商区无公交车直达动车站的民生问题。在不断提升全区公交线路覆盖率的基础上,还积极推动跨区公交线的开辟,形成完善的区内区外公交线网,并以公交车辆新能源化为重要抓手,提升绿色能源车辆占比。
同时,台商区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建立了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停车方面,目前全区已新增353个公共停车泊位,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交通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为满足泉州城市副中心的生活生产需求,台商区大力提高区域供水、供电、供气及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台商区第二供水通道、惠安500KV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的建设工作,全面推动城市配套提升。
水环境品质提升,全面打造领先全市的山水田园宜居生态环境。
只有实现城市和生态的和谐发展,才能根本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台商区以泉州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全力增强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环境优越感和居住幸福感,依托台商区自然山水脉络,以“一湾、三廊道”为骨架,全面打造领先全市的山水田园宜居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在水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台商区集中力量加快构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区已完成雨水管道3.729公里和污水管道33.76公里建设。同时,开展“百日清河”专项整治行动,清除辖区河道淤积、高秆植物、水葫芦、垃圾杂物等可能造成河道淤堵的问题,使全区乡镇级河流及小微型沟渠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在深化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台商区以生态连绵带为抓手,集中力量、分时序推进百崎湖海丝公园的建设工作,在生态修复和景观打造的过程中,同步落实海丝文化的空间载体,将百崎湖打造成“魅力泉州之眼、生态城市之魂”“泉州城市绿肺”。
同时,台商区始终毫不松懈地对洛阳江红树林湿地进行保护,确保城市建设对红树林的影响降至最低,依托河口湿地及洛阳古桥等文化资源,适时开展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将洛阳江生态廊道打造成泉州绿色生态名片。借助连绵山体,加快推进军博园、科隆山文旅小镇等项目建设,盘活山的文化,做足山的文章,在留足景观通廊的同时,与洛阳江、百崎湖、生态连绵带及泉州湾形成“山水环抱、水绿交融”的山水田园城市风光。
风貌环境提升,打造“两江一湾”最美城市展示面。
今年以来,在风貌环境提升方面,台商区推动重要景观道路提升、夜景提升、沿线展示面整治等各项工作取得不错成绩,城市面貌获得较大的提升。
为提升城市展示面,推动房地产项目品质提升,台商区创新出台“帆影杯”城市展示面贡献奖,并在新出让的S2020-22号地块率先实行,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夜景工程提升方面,台商区出台了全区《夜景工程实施方案》,推行从源头启动的全过程长效管理。目前全区首批城市夜景亮化示范项目大部分已建成并亮灯,有效提升台商区城市品质、展示新区城市魅力。第二批示范项目也将于近期建成并亮灯,共已安装路灯远程监控终端设备83套。
绿化提升方面,台商区持续推进“增绿”工程,分批次对东西大道、杏秀路等主干道进行全面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打造视野范围尽绿,提升城区绿化品位。将闲置绿地变口袋公园、杂乱荒草地变精致景观绿地,全区今年以来绿化提升面积9.34万平方米,年度新增16公顷绿地,已完成立体绿化3处、口袋公园2处。
围挡设置方面,台商区在东西大道、滨湖南路道路等重要通道两侧已完善城市临时围挡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建成后整体简洁美观。截至目前共规范了建筑工地围挡71处,实现全区建筑施工围挡“洗洗脸”、“换新颜”。
此外,台商区依托海湾大道(沿海大通道)和世茂蓝色海湾项目、八仙过海旅游项目的建设,以泉州的滨海资源、海丝文化为基础,因地制宜、依水就势地实施泉州湾秀涂至浮山海岸带生态和景观提升工程,对标国际优美海岸带建设要求,凸显打造城市高颜值,打造“两江一湾”最美城市展示面。
管理提升,依托“亲清家园”打造“智慧城管”。
在管理品质提升方面,台商区持续开展“两违”整治攻坚,形成“两违”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
综合推进渣土治理,实行领导挂钩制,开展建筑工地实地走访,一对一挂靠运输企业和建筑工地,建立约谈制度,签订责任书,强化渣土运输行业指导,推进落实建设工地场地扬尘污染防治“六个100%”措施,打造文明工地。建立村、片、镇三级联动机制,开展设点检查、动态巡查、工地盯守等监管方式,强化科技赋能,在重要节点、区域投用10个高空智慧监控,实现渣土车违法行为24小时全方位监管。
打造“智慧城管”,依托“亲清家园”平台,推动“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模块试行,实时受理处置群众投诉,最快实现半小时内解决问题,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城市的共治共管;发挥“数字城管”信息化优势,打破“线下”壁垒,确保每个片区网格中的市容秩序问题都能得到快速解决。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