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江海相济,浪奔潮涌,见证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闽都榕城从一穷二白迈向经济强市,从纸褙小城迈向宜居新城,从海防前哨迈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十四五”开局,福州在新起点上兴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追忆初心,砥砺前行。
续写华章,路径何在?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指明了方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贯彻到底!如号角吹响,似战鼓催征,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其中,市发改委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谋划长远、干在当下、稳扎稳打,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党建引领 叩问初心践行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高度重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果,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
追寻革命原点,倾听历史回响——党员干部参观潮江楼王荷波纪念馆、船政格致园、南兜游击队驻地旧址等,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先贤和英烈爱国忘我的精神,从党的光辉历史、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回顾奋斗历程,坚定历史自信——线上,“福州市发改委”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党史百年天天读”专题专栏,推送党史教育相关信息;线下,举办“我来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微课堂比赛。同时,采取举办党史专题读书班、党史专题读书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大家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树牢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将党史学习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强劲动力,市发改委每月深入基层,落实“一企一议”机制。截至4月底,已通过“一企一议”平台提请各县(市)区、高新区主要领导协调的企业和重大项目问题3043个,其中已办结3041个。此外,该委梳理确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第一批清单,涵盖21个民生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87亿元,并赴项目现场进行服务指导,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跑”。
项目支撑 发展蓝图渐变实景
重大项目铿锵突进,一派紧张有序推进的壮阔景象铺陈于榕城大地,将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实景。
2016年以来,“百日攻坚”“攻坚2017”“一抓一促”“项目年”“抓项目促跨越”等系列项目攻坚专项行动相继开展,7767个项目开工建设,3466个项目相继建成或部分建成,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251.9亿元。在其强力带动下,我市固投增速全省排名从2016年的第7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1名。
2021年伊始,全市上下马上“犇”起来,开局就冲刺!“抓项目促提升”行动号角嘹亮,重大项目建设再撑发展大局。
延续“三个福州”作为产业主攻方向:137个“数字福州”重点项目已竣工42项,完成投资145.2亿元;“海上福州”推进100个项目,1月~3月完成投资99.53亿元;“平台福州”一季度纳统项目281个,纳统额538.18亿元。
开展“扶持龙头壮大产业”行动,344家龙头企业1月~4月正增长率达96.2%。
“数字·绿色”技改专项行动促产业结构优化: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8项、总投资1422亿元,一季度,全市工业固投增长66.5%,技改投资增长10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1个百分点。
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巩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183项园区标准化项目从龙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基础生活配套等8个方面促提升,一季度已完成投资80.4亿元。
……
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今年一季度,我市固投增长33.1%,总额约占全省近三分之一。
创新领航 百舸争流千帆竞逐
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和路径选择。福州表现如何?一组新数据佐证城市未来竞争力。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今年以来已挖掘培育超1500家潜力企业,已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359家,占全省备案数48%。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推荐21家企业申报省级众创空间、4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强化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正式签订《合作筹建海峡实验室三方框架协议书》,市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67家。
打造“三创园”。持续推进“三创园”内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创建,加大招商引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1月~3月对接落地15个项目。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98个,氢能源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4个集群列入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荐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11家,其中7家进入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福州还将继续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协调发展 山海携手城乡同辉
合则强,孤则弱,古老的谚语在八闽大地早有生动实践。20世纪80年代,福建提出“念好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的发展思路。此后,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不断强化,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应运而生。
共绘“一张图”,省会福州引领,四市一区聚焦“8个互动”“6个围绕”,突出“7个着力”,共同打造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18年以来,福州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等领域协同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46.24亿元。
此间30余年,历经经济协作区、协同发展区等阶段,闽东北地区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起笔,正在迈向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发展新征程。福州都市圈正在走来,作为核心,福州将更好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及服务作用,书写更精彩的答卷。
与此同时,蝶变也在城中发生。坚持“东进南下”城市发展思路,福州跳出“三山两塔一条江”的框架,走向“七山两江一面海”的新格局。福州新区昂扬奋进,“十三五”期间,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2020年超2400亿元、占全市比重约24%。滨海新城发展迅猛,去年388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31亿元,同比增长8.8%,大数据企业集聚发展态势已然形成,这片热土正释放澎湃的生命活力。
再看广袤沃野,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市183个乡村振兴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41项,完成投资35.0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0.01%。
绿色生态 美丽画卷已然舒展
蓝天白云常在,青山绿水相伴,晕染出大美福州的生态风光。
千园之城铺陈绿色之美。从生态休闲公园,到抬脚可达的家门口绿地,再到环山滨水的休闲步道,通过“全民动员、绿化福州”“绿进万家、绿满榕城”、生态公园及串珠公园建设等一系列行动,福州已建成上千亩的大型生态休闲公园15个,家门口的小公园980多个,还有环山步道滨水步道520多公里。
生态之城守护自然之美。2017年,福州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在1000多个日夜奋战中,遍布城区的107条主干河道经历了干塘清淤、全面截污、生态补水等全套“手术”。
共享之城保卫清新之美。更多市民选择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相结合的绿色出行方式;执法人员落实路检制度,严查超标排放车辆;扬尘污染在线监测仪时刻“盯梢”,渣土车冲洗干净才能放行;企业间开展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强化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工业炉窑锅炉治理……一系列硬核举措让我市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三,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列第六。“福州蓝”俨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和全民的共识。
改革开放 激发活力澎湃动能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福州发挥改革开放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努力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
奏响改革强音,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
“放管服”改革多轮推进,全市发改审批窗口的审批承诺办结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市级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占比分别达97.86%、71.69%。
信用体系建设亮点频现。《福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福州获评第二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信用惠民”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城市信用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提升至2021年4月的第7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步深化。做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碳市场建设工作,开展连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城市水系治理创新机制等4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
挺立开放潮头,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展开欢迎之臂、打开机遇之门——
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丝路等八大重点工程,成功举办海丝博览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
扎实推进自贸区福州片区建设,完成199项具有福州特色的改革试验任务,推出17批23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79项、全国复制推广25项。
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68条实施意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3条措施;举办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活动;福州台湾会馆正式亮相,黄巷打造对台特色集中街区。
共享红利 充分彰显“人民至上”
回眸“十三五”,为人们谋幸福的初心,始终闪耀在砥砺奋进的征程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982元提高到49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203元提高到22669元;
新建公办幼儿园66所、小学36所、中学19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万个、义务教育学位14.55万个;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4.68张提高到5.2张。新建孟超肝胆医院、省妇产医院、省儿童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
进入“十四五”,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人民至上依然是不变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民生补短板力度。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年内全面招生。积极对接北大、华中师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推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
建设健康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正式开诊。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共有试点机构20家。
提升养老服务。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1.58张。
加快文化建设。推出古厝普查线索上报信息系统,全力筹备世遗大会。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正式开馆。
……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四个更大”新要求和四项重点任务,深入开展“扶持龙头壮大产业”“抓项目促提升”等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郭建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全市发改系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经验、精神和力量,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发展改革“跑道”上奋力冲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我市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十三五”期间,全市GDP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20年GDP突破万亿元,达10020.02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由“十二五”末的第13位前进到第11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142”产业集群和16个产业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9.1%提高到56.1%。新产业快速成长,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R&D投入总量连续4年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2057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5%,海洋生产总值达2850亿元,平台经济纳统超千亿元。
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提出了“四个更大”新要求,为新时代福建、福州走好新征程领航定向。奋进“十四五”,我们要牢记嘱托,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强省会”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征程中奋勇争先、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以更高标准推进产业升级,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系统性谋划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东南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R&D投入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50%、60%以上,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以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传承“一栋楼办公”精髓,继续改革创新,跑出“放管服”改革“福州速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信用体系“福州模式”,通过信用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改革“福州样板”,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以“海丝”核心区建设为引领,串联“多区叠加”政策优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力争“十四五”期间各项指标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当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实施温暖榕城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居民多元化增收,力争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供给质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民生活品质优良、全体人民更加富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