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近年来,古田县城东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积极探索推行“组织惠邻、共治聚邻、志愿助邻、文化育邻”的“四邻”模式,努力塑造“党群一心,近邻如亲”的近邻党建工作品牌。
组织惠邻,保障民生福祉城东街道党工委以“近邻党建”为抓手,发动各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纽带,建立“零距离服务”机制,从身边的小事干起,推动基层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1年以来,各社区进一步优化党建、网格化等工作平台,整合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各种力量,实行“走动式工作法”,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进社区百姓家,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民生百姓中,践行在群众需要上。街道下辖各社区党总支累计解决环境脏乱差、停车难、路灯暗、道路乱、设施差等问题300多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进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促进城市和谐,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共治聚邻,议事凝聚合力城东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促进社区党建和服务创新的融合与互动,初步形成党工委、办事处、社区、居民协同共治的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新格局,扎实推进党群服务工作。各社区推行“小巷管家”治理模式,按照现有居民小组数量,招募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熟悉片区情况、有时间、能力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员和居民担任“小巷管家”,从事社区日常巡逻、老弱探视、异常预警、救济报告等工作。年初以来,“小巷管家”共为居民群众解决问题、调解邻里纠纷100多件。2月初,“小巷管家”卢大姐反映和平路片区下水道排水沟堵塞,影响居民生产生活。文安社区两委在接到反馈后,立即就排水问题进行实地勘察,组织工人对下水道进行疏通维护,然而一段时间后下水道再次堵住。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社区便组织干部和居民代表开会讨论下水道堵塞和渗漏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请专业施工队对排水沟盖面挖开重新施工,更换旧管道,从“根”上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水管道堵塞难题。
志愿助邻,服务温暖群众城东街道党工委深化在职党员报到服务工作,结合党员志愿、特长与社区实际,成立矛盾纠纷调解、文体活动服务、文明卫生宣传、反诈宣传、疫情防控、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队共43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公共活动、物业管理、公用设施和便民服务等问题,实现社区基层治理、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在文兴社区,身患糖尿病、精神间歇性失常等多种疾病的五保户郑碧金老人,虽只有六十余岁,生活经常不能自理,邻里们时常送饭菜给她吃,叮嘱她按时吃药。2019年3月、8月、10月郑碧金三次重病入院期间,社区陈鸿梅书记和潘家尧主任带领社区两委、党员志愿者轮流照顾,出院后每月以3800元请保姆照顾至送去泮洋福利院为止。2021年2月1日郑碧金过逝,社区两委和党员志愿者亲自为她料理后事,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近邻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啧啧称赞。
文化育邻,和谐指引幸福城东街道党工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邻”,努力促进邻里和睦、增进近邻情谊。一是营造近邻党建文化氛围。通过开辟专门的近邻党建宣传栏,布置社区近邻党建环境,推广社交礼仪、科普知识等,提升居民素养。二是积极推进社区文明宣讲宣传。如城东街道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主题活动,理论宣讲轻骑兵向广大群众进行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扫黑除恶、禁种铲毒、移风易俗等内容宣传,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身边的解忧之地、和谐之家、文明之家。三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增强邻里和谐。3月9日,胜利社区开展了“党建零距离、近邻一家亲”主题活动,通过美化小区环境、宣传邻里互助、歌唱美丽祖国等,让小区居民走出家门,互相联络邻里感情,打通邻里党建的“最后一米”。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