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近年来,三明市将乐县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持续深化“住村工作法”,促进县、乡干部职责落到一线,岗位前移到农村,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高度结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片

“零距离”服务队开展巡回服务。



民事有人管,服务“零缺位”


直面群众需求,改变以往群众往上跑、上门找为县乡干部往下走、入户访、现场解。


一是“面对面”问需宣传。开展群众大走访活动,推行“4+3”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即挂村领导、住村工作队长、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挂钩联系有威望的群众、有困难的群众、有诉求的群众等三类人员),每人每月走访群众10户以上,每年全覆盖走访群众1-2次,第一时间搜集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设立乡村讲师团,组建“理论通”“农博士”等6支宣讲小分队,通过庭院讲坛、“擂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深入农家大院、田间地头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等,推动新思想、党的政策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2020年以来,共走访群众3.86万户次,征求到意见建议5600余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3600多个;开展宣讲2700余次,涉及群众5.6万余人。


二是“一对一”精细服务。每个住村工作日至少安排1名干部坐班,负责做好群众来访接待、答复等工作,“一事一档”做好民情台账。建立“村呼镇应”工作机制,每周召开住村工作例会,集中梳理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统一提交乡镇党委协调解决,做到“群众代办不落空,群众办事少跑路”。深入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建立“一对一”“一对二”挂钩联系机制。2020年,31名县处级领导“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供应链协同配套难、市场拓展难等“五难”问题160余个。


三是“点对点”巡回服务。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县乡两级坚持每月深入村、社区、企业开展“零距离”巡回服务,集中解决一批土地证办理、免费健康体检、农技指导等贴近基层需要、顺应群众期盼的实际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延伸服务触角,从县人社局、住建局、发改局等7个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入驻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周二集中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97件,实现服务企业规范化、便捷化。组织发改、工信等部门力量下沉、岗位前移,组建4支“零距离”服务队,每月20日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困有人帮,关怀“零空白”


聚焦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困难,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实现服务群众常态化。


一是党员联户便民。建立党员“1+5”联户制度,把群众日常生活帮扶作为联户党员的基本任务。引导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联户群众解决日常生活小事,做到“三必访”,即联系户出现困难时必访、家庭发生意外事件时必访、发生家庭或邻里矛盾纠纷时必访。如高唐镇上坊村党员陈建波,得知联系的农户林聚荣所养蜜蜂中毒大量死亡、损失严重时,他立即了解详情并多次与镇扶贫办对接,积极为其协调产业保险理赔,将农户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二是志愿服务惠民。开展“亮承诺、晒成绩、评实效”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每村组建一支由党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围绕矛盾纠纷、务工就业、政策解读等,提供专项服务。深入开展“进社区、亮身份、强服务”活动,组织20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或共建的54个小区报到,设立“红色宣传栏”、楼栋“邻里先锋站”,推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2020年以来,累计帮助群众解决“急、需、盼”事项860余件。


三是关心慰问暖民。落实困难帮扶机制,每名住村人员每年挂钩联系1~2户困难群众,定期上门走访慰问。用好“两节”慰问资金,给予精准扶贫户、低保户、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送去关怀慰问,送去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疫情期间,全县组建186支党员突击队、帮帮团、红色爱心速递等志愿服务队,当好群众的“代购员”“快递员”“勤务员”。


图片

将乐县白莲镇小王村鲜切花花卉种植基地。



民盼有人解,互动“零障碍”


把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住村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化解民愁民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着力强村富民。住村工作队积极对接中央和省、市扶贫政策,立足贫困户实际,逐户研究制定脱贫方案,每个住村人员每年联系走访贫困户不少于4次(每季度不少于1次),帮助协调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拓宽增收渠道。主动深入走访调研,策划生成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并推动项目落地,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如白莲镇小王村住村工作队,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回引外出乡贤投资1000万元,成立将乐荔镛花卉有限公司,建设占地面积300多亩花卉种植基地,并组建将乐恒鑫花卉种植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二是改善民生事业。围绕村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等方面,经常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求,特别是掌握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以推动解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万安镇翔安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红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邻里协调、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等5个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家园清洁、助老爱幼、科普宣传等活动。2020年以来,小区内党员主动认领小区圈地种菜、家禽散养、邻里纠纷、设施修理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43件。


三是抓好基层治理。把推动党组织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作为住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采取与群众共商共议共建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动能。如古镛镇东门社区住村工作队,指导社区党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本着“有事好商量、没事常联系、邻里一家亲”的工作理念,在小区推行融“说事、议事、办事、晒事、评事”于一体的“五事工作法”,有效地解决小区建设管理及居民邻里纠纷等小区治理难题,营造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氛围。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