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闽清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牢记重托、振奋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奋力谱写新时代闽清建设新篇章。


云龙乡际下村

小小西红柿托起强村富农大梦想





图片

▲ 际下村西红柿种植大户严济琼。吴俊青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这让际下村西红柿种植大户严济琼深有感触。


图片

▲ 际下村西红柿。吴俊青 摄


1993年2月21日

时任福建省委常委

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

莅临云龙乡际下村调研农业生产工作

并来到农田与严济琼交谈

询问其西红柿种植、销售及收入情况


“那次习近平总书记来际下村调研时,我正在田里干农活,两手泥巴,浑身沾满了泥土。习近平总书记走到我的田里,先是与我亲切地握手,然后询问我种了几亩地,西红柿收成好不好,拿到哪里去卖,一年会赚多少钱等等。”严济琼告诉记者,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后频频点头,他鼓励我要好好干,并对闽清农业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提高对农业的粮食基础地位的认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

际下村当时是有名的西红柿种植基地,每家每户都种西红柿,严济琼也种有两三亩,一亩可产七八千斤。但因为种植的品种是本地品种,虽然好吃,但品相不太好,拉到福州去卖的时候,价格只有每斤三五毛钱,一年收入只有七千元左右。严济琼说,多年来,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让他开始思索如何在品种选择和提高产量上下功夫。


图片

▲ 际下村西红柿。吴俊青 摄


3月30日,记者来到际下村,看到农田里一串串西红柿压弯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三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际下村已成为福州市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丰收的西红柿不仅映红了农田,也映红了种植户严济琼的心田。

严济琼介绍说,在县乡村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逐渐淘汰了西红柿旧品种,从上海引进了新品种903、202。这些新品种个大皮薄,颜色鲜亮,汁多味甜,口感极佳。现在,他西红柿种有五亩多,每斤可以卖到四五元,年收入达到了十几万元。

“这两三年,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我们不止在线下卖,线上也开通了销售渠道。现在我只负责种,我女儿负责网上销售,不出村就可以把西红柿卖出去。”严济琼告诉记者,一般西红柿在成熟前就被预订一空,每天最多可卖出3000斤,主要销往闽清城关和福州市区。

近年来,际下村依托云龙乡农业服务中心和蔬菜协会,引进了西红柿新品种,示范推广了西红柿套种菜豆以及其它蔬菜的做法,农民逐年增收。如今全村西红柿种植面积为50亩左右,西红柿种植户大约为15户。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30元,并获得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小小的西红柿真正让村强民富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福建调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示精神让我十分振奋。未来三年,际下村计划发展农家休闲观光产业,将休闲步道、果蔬种植、绿化产业、生态养殖结合起来,打造农村特色旅游观光场所,努力将际下村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幸福新农村。”际下村党支部代书记黄丽娟告诉记者。(记者 吴俊青)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