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2021年1月1日,一元复始,政和县东平镇碗厂村万象更新。村庄风貌提升项目启动后,村道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舍新刷起了白墙,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
碗厂村是革命老区村,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强基础、兴产业、优环境”发展目标,做足“水乡渔村”特色产业文章,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近日,政和县派驻碗厂村第一书记吴昌挺,正忙着筹备元月9日即将在村里举办的东平镇“爱在政和·醉美东平”钓鱼竞技邀请赛。布置鱼塘,指导农家乐、民宿安排食宿,邀请嘉宾……他忙得不亦乐乎。
“很兴奋,这是咱们碗厂村的一件大事,办好了,能吸引更多人到村里游玩垂钓,打响知名度。”吴昌挺说,碗厂村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有淡水养殖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鱼塘260亩,可做出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水文章”。
这些年来,通过选任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吸收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等方式,碗厂村建立起了多层次、高素质农村工作队伍。依托“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与南平市委办第五支部、政和县法院总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让村干部“走出去学”“以学促干”,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松溪县旧县乡、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石屯镇石圳村等地交流学习。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碗厂村在充分运用“达标创星”“红星村”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主题,开展村支部党员“服务标兵”创评活动,从思想政治、为民服务、发展致富、环境卫生、文明新风、公益志愿、维护稳定等7个方面对全村36名党员实行一季一考评公示,先后评选出各领域党员“服务标兵”9名,发挥凝心聚力积极效应,形成了全村上下团结齐心、共建共享的和谐风貌。2019年6月,村党支部被南平市委组织部评为“红星村”党组织;2020年12月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授予“2020年省级一村一品(水产养殖)示范村”。
提升环境,村貌焕新
走进碗厂村,村主干道宽敞、洁净,沿街屋舍有序而建,每户人家前院都有一个小花圃,里边种着花草或蔬菜。
2018年换届以来,村里以治“脏”为重点,针对村内陈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问题,发动党员群众全面清理,彻底清除村道巷组陈年垃圾,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村清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全镇的行政村内率先建起了湿垃圾沤肥处置池,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另一方面,以治“乱”为重点,村里先后组织500余人次拆除了村内违章搭建、旧仓库等85处,修建河道护栏300余米,并对村主干道进行拓宽,统一新建绿化带。
整治不易,保持更难。为巩固成果,村里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挂村领导、村书记、村主任为一级网格员,其他村两委和党员、巾帼志愿者担任二级网格员,每条路段推选一名有公益心的同志担任路段长,通过每月开展红、黑榜评选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每月5日、15日、25日是全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志愿服务日,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村里环境好了,立面改造工程随之展开,目前以门前“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改造房屋63栋。“我家已完成立面改造,这建了十多年的老房子焕然一新,像搬了新房。”碗厂村村民魏国根说。
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2019年,碗厂村以“党支部+公司+村民”的模式,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资金50万元,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福建瓷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作为淡水养鱼特色村,碗厂村村民有丰富的淡水鱼饲养经验。村干部抓住碗厂村被列为美丽乡村和水美乡村契机,2019年,村集体从政和沙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鱼塘30亩发展淡水养鱼,年产值20万元,村财增收了5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另一方面,瓷韵公司流转了30亩标准农田,种植吊瓜,并发展村民深山养殖蜜蜂,促民增收。
年近七旬的张积明原是碗厂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村里倾力给予帮扶,雇他为村里的保洁员、瓷韵公司的吊瓜种植员,还指导他养蜂。“现在每个月的保洁工资有1000元,每年到瓷韵公司打零工也能赚个上万元,再加上养蜂卖蜜,以及平时的务农收入,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张积明说,他于2017年便已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提升生活品质、逐步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吴昌挺给自己定下了许多新年计划:利用村里旧会场打造碗窑文化展示窗口,新建亲子DIY体验区,立足集中连片鱼塘,指导村民从传统渔业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型发展……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