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漫步在玻璃栈道上,“金山银水”尽收眼底。

三伏刚过,天气依然炎热。位于福安松罗乡的金山村因为海拔高,成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车从松罗往东北方向行约十公里,来到坐落于深山里的金山村。这个静美的小山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据刘氏族谱记载,宋天圣年间,金山始祖刘瑶公游猎至金山,观其龙盘虎踞,念其实扆之胜区,遂构庐而居。“先祖曾蒙宋学者朱熹游览至此而指点,宗祠倚北朝南而建。背倚屏峰为‘金’字之‘人’首,村中三条主要通道为‘金’字之一竖,分别建二座大门楼于村中为‘金’字两点,面朝南方笔架峰,故取其寓意而名为金山。”    


民间有谜语: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打一字,谜底为“金”字)。因朱熹“‘金’字两点”荣耀门楣,不仅彰显村落独特布局,且尤添几分风水意蕴。耐人寻味的是,每逢天寒地冻,祠堂门楼地面会冒出一丝丝暖气,给村庄增加了些许神秘气息。    


古祠名迹,错落有致;民风淳朴,礼仪成风。金山全村176户800多人,清一色刘姓睦族。    


金山,旧称福建福宁州福安县二十四都金峰境。古老的金山,现存刘氏宗祠、溪头厝、五显帝、泗州佛、社稷坛、大金峰山神庙、大岭、桥亭等古迹。村落四面群峰拱卫,周边又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林环抱着,造就了幽深秀雅、天人合一的意境。楔入乡村文化的张力,整合盘活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这里逐渐成了摄影爱好者难以忘怀的“光影山村”。    


2016年初,刘长柏、刘瑞生等10多位乡贤回村组建金山村乡贤美丽乡村促进会,其他爱乡人士也纷纷捐资筹款,清淤治水、修桥铺路、绿化环境……美丽乡村从基础设施破题,打响金山村的生态旅游品牌,很快让家门前的绿水青山化作转型路上的金山银山。    


清嘉庆年间的古建筑“虎砂尾桥亭”,横贯村口双溪汇流之上,为古村南向通往外地主要道路。    


桥亭近旁就是“金山大峡谷”入口。在景观平台凭栏眺望,总投资2000万元的通透玻璃天桥,像一条晶莹剔透的长龙浮于两座山峰之间,过往游客无不跃跃欲试。当迈出惊险一步,俯瞰百丈峡谷、巨石盈川。无数嶙峋岩崖立于深壑,被老林掩蔽。蓝天白云倒影在玻璃桥与山水之间,高山流水,江山如画。稍远一些,云遮雾障的峻极峰,青翠欲滴的景致,俨然一幅水墨濡染的画卷。抬头看去,犹见直插青云的峭崖,有如背负长剑的孤客。    


“凌空漫步”距谷底约192米的玻璃栈道,一步一步靠着峭壁走近云层,一伸手仿佛可以摸到白云,一低头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感觉十分惊奇刺激。    


沿谷口石阶而下。林深苔滑,攀爬在崎岖山路上,可见峡谷两旁,龙须倒挂苍岩,古树虬根盘结。金蝉潭、鸳鸯潭、龙潭、瓮潭和提刀潭渐次相连,潭洞相接。微风轻拂,石头深处的水流叮咚作响。坑底大瀑、三潭叠瀑、飞龙涧瀑、水帘洞银瀑,倒泻在千丈悬崖,闪耀着万缕光辉。峭壁之间,瀑水飞珠溅玉,整个谷底弥漫着云雾,恍若缥缈的神仙洞府。    


时近中午,影影绰绰的群山抹去薄纱,金山银水慢慢轮廓分明。当阳光照进这方原始峡谷,它就像附上一层金色的粉末,瞬间化作了一座金山。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