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本报讯 7月30日,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孙桂英拿到了价值17.2万元的“房票”,和她一起拿到“房票”的共有18户村民。把农村闲置住宅折算成票面价值,以“房票”形式发给农民,这在我省尚属首创。

今年4月,我市出台创新林票、地票、房票“三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引导村民将闲置住宅、土地使用权入股到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获得股金或份额,让闲置资源流转增值。将乐县是此次改革的首批试点。

孙桂英家的砖木结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占地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自1998年搬到新房后,老房子时断时续出租给别人堆杂物、开食杂店等,不仅房屋使用状况不稳定,月租金最高时也才四五百元。类似情况在常口村并不少见。

今年5月,高唐镇成立鑫塘土地整备有限公司,对镇里的耕地、宅基地、农房进行摸底调查,将闲置的房、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招商,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促进农民增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孙桂英的老房子被鑫塘土地整备有限公司收储后,合约20年,相当于一个月有700多元收入;同时,镇里对收储的房子进行打包招商,集中开发,孙桂英还可以获得公司分红。如果急需用钱,“房票”可以拿到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也可以在市面流转。

房子变票子,孙桂英笑逐颜开。当被问及是否会把手里的“房票”流转给别人时,孙桂英笑着回答:“才不会哩,现在村里寸土寸金,谁舍得转让。”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此次发放的18张“房票”,代表18幢闲置农房。鑫塘土地整备有限公司根据房屋情况进行评估,使用或入股年限按20年计算,总价值150.8万元。

常口村山清水秀,目前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旅游集团投资6亿元在此打造文旅康养综合体。随着村庄加快发展,村民们相信手里的“房票”还能增值。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