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鱼塘溪蜿蜒流淌,碧波如练;牛柏岭小区洋房错落有致,颇具欧式风情;侨乡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走进明溪县沙溪乡沙溪村,一幅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画面徐徐展开。
沙溪村是海西新侨村、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村。近年来,村两委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沙溪新侨乡规划,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做好生态治理 守护绿水青山
雨后的沙溪村,满眼新绿,远山凝翠。
“我们村变化大,得感谢习总书记啊!”罗祖廉已过耳顺之年,土生土长的沙溪村人,曾连任5届村主任。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沙溪村调研时,在沙溪村村部与县、乡、村干部进行了座谈,罗祖廉就在会场聆听。
脱贫致富奔小康,要真正旧貌换新颜,让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20多年来,沙溪村村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做好治山、蓄水、造林绿化和保护耕地工作,全力打造“欧陆风情侨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修建防洪堤、加宽河道、加深河床,是沙溪村巩固提升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早些年,一到洪涝期,洪水就淹到家里30公分高,后来防洪堤修好了,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罗祖廉家离河道不远,点点滴滴的变化,他都记在心头。
2018年,以省级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为契机,沙溪村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试点工作,垃圾分类落实到户,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村里已建成阳光堆肥房,并向村民发放生活垃圾桶,垃圾由保洁专员每日定时收集两次,确保“日产日清”, 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生态村。
去年,沙溪村投入50万元建设夏坑生态护岸水毁修复工程,完成修复夏坑灌溉水坝、生态护岸以及三和电站小溪桥。同时,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2万元修建管岭水渠,提升管岭片农田灌溉状况,并争取到老区办项目资金10万元修建管岭至严家祠堂道路,解决了片区内农业交通问题,切实消除了村民的烦心事。
完善农村公路网、公共照明、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旅健身步道、污水处理工程、牛柏岭小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启动实施农户改厕项目,新建一批标准公厕和旅游公厕……青山绿水、村美景美,沙溪村越来越宜居。“很多外村人来到我们村,都夸这里生态环境好,建得漂亮,羡慕得很。”今年89岁的村民王木根笑呵呵地说,“生活在这里,满足!”
“做好生态文章,就是抓住了沙溪村的发展命脉。”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沙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连培华感慨道。
发展智慧农业 共享“生态红利”
5月,沙溪村蓝莓基地里的蓝莓树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捻一颗蓝莓入口,饱满多汁,酸甜美味。
“沙溪村的好生态,吸引了我来创业。”池文杜是来自莆田市的客商,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福建灵硕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200万元,建立基地220亩,试种蓝莓品种10多个。
蓝莓基地落户,是沙溪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把生态农业、园林绿化、生态旅游与侨乡特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集休闲、观光、游览、品尝等为一体的农家采摘乐园的生动实例。
“沙溪村土壤含硒量高,富硒蓝莓走俏市场。”池文杜说,目前,蓝莓基地年收成2.5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公司为了拓宽销路,还研发了蓝莓饮料、蓝莓酒、蓝莓干果等系列产品,促进了三产融合。
在基地一侧,两台土壤芯片尤为“扎眼”。“别看它们‘其貌不扬’,其实‘聪明’得很,可以实时监测到土壤的酸碱度、干湿度等指标。”池文杜说,基地还安装了多个摄像头,福建省农科院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测蓝莓生长状态。
发展蓝莓产业,盘活了闲置土地;开展村企合作,助力村民增收。连培华笑着说,“我们推荐了10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每户年收入在2万元到4万元。”
为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业态,沙溪村还先后投资了600万元,启动建设沙溪农产品研发交易中心,配套电商平台、冷链物流、农产品检测中心等,搭建基地生产与销售、终端市场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绿色宝库带来“真金白银”。近年来,沙溪村发挥蓝莓基地、冠花土鸡养殖合作社的作用,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传帮带”模式,带领农户抱团发展。此外,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建成非洲菊鲜切花扶贫温室大棚,并鼓励农民种植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跟随产业兴旺的步伐,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连培华介绍,沙溪村原有贫困户18户46人,通过挖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产业帮扶,目前已完成扶贫“摘帽”工作。
挖掘归侨力量 做足生态文章
沙溪村是有名的侨乡,全村近50%人口出国务工经商。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许多村民前往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地区寻找商机。1998年,黄炳荣成为了其中一员。
2009年,黄炳荣从意大利归国。回乡后他承包了100亩鱼塘,成立荣溪生态养殖合作社,跨出了创业步伐。那年,正值沙溪村村两委换届,他积极参选,当了村主任。
养殖过程中,由于鱼塘内杂草丛生,剔草麻烦,他购买了几只山羊吃草。“养羊比养鱼收益好。”无意中,黄炳荣找到了商机,开始养殖黑山羊,如今农场有黑山羊近200只,同时养鱼年产1万公斤,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挖掘归侨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年,荣溪生态养殖合作社先后获得省、市、县示范农场荣誉称号。“归侨回来有的从事生态农业发展,有的做生意,我们都希望为家乡贡献力量。”黄炳荣说。
沙溪村全村区域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040亩,林地总面积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共9个村民小组。这里山势舒缓,山脊清丽,竹海苍翠风雅,是大自然的馈赠。
立足本地优势选准路子,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沙溪村不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思路,以抓粮食生产为重点,“果、烟、禽”等齐步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夯实奔小康物质基础。目前,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规模和水平为重点,发展林竹、烟叶、红豆杉、蔬菜、柑橘等主导产业,全村建成了竹林1.5万亩、速生丰产林5000亩、烟叶380亩、柑橘560亩、淮山200亩、红豆杉基地500亩、蓝莓200亩,农业产业发展向好。
以新兴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沙溪村还投入280万元在明溪县农贸市场、惠利金茂广场购置店面并将店面租金作为村集体收益。同时,将扶贫开发与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投资110余万元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投资入股近50万元,拓展了脱贫攻坚途径。
播种绿色,收获希望。带着殷殷期盼,沙溪村全力推动三产融合,让绿水青山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助力乡村振兴。
报道:卢素平、江月兰
编辑:林琦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