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我市穆云乡近年来着力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为6个产业薄弱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采取“强企联弱村”“强村助弱村”等多种结对帮扶模式,落实“抓两头带中间”,促进村企优势互补,助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近日,在穆云乡科后村的新植茶园里,技术人员正给村民讲解新品种茶苗栽培的技术要点。自去年福安市农垦穆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科后村结对帮扶,开始进行茶种改种后,像这样的现场指导已成为一种常态。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 江福英:“今天我们来这个基地,主要是针对他这片新垦茶园的茶树,茶季过后的栽培管理,看一下农民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和建议的。” 科后村是穆云乡6个产业薄弱村之一。去年以来,乡里以“抓两头带中间”的乡村振兴模式,帮助各村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强企联弱村”模式,引进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与全乡6个薄弱村建立结对帮扶,共同组建福安市农垦穆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穆云畲族乡党委二级主任科员 郑仁寿:“整个公司的总投入是1000多万元,农垦公司占股35%,还有6个薄弱村占股10%,基地村占股5%,通过村企结对促进产业发展。” 福建省民宗厅派驻科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张淼海:“以前他们(村民)是各自为战,零星种植,现在在我们农垦集团的帮助下,种植、产业产品的加工、茶叶加工,包括以后的销路这一块,他们都会进行全程的指导。” 强企联弱村,产业促发展。农垦公司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为产业薄弱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去年,通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村民们组团外出考察茶叶市场,随后科后村开始兴建产业振兴项目区,其中这片新改种的茶园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给大家带来了看得到的收益。 穆云畲族乡科后村村民 兰玉仁:“原先我们本地茶卖20多块钱,后来(考察)回来马上就改良品种。今年那个茶青卖到135块,价格翻了好几倍。” 目前,福安市农垦穆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计划与6个产业薄弱村合股,兴建年产能600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完善产业链条,促进薄弱村产业发展。 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经理 陈建平:“可以解决我们目前茶叶的精加工问题,包括产能、产量这一块都能够得到满足,第一期加第二期,总投资差不多在1000万元左右。” 下一步,穆云乡还将探索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打造以水蜜桃、刺葡萄、茶叶、线面、薯粉、猕猴桃等为主导的6大农业产业布局,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第三产业,构建品种多样、产业链完善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穆云畲族乡党委二级主任科员 郑仁寿:“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提升试点示范村,通过党建引领,结对帮扶,资金倾斜等方式,全面消除薄弱村,在此基础上,统筹协调推进所有村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