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本报讯 “菜篮子”虽小,却关系着大民生。在祥芝镇祥农村,农贸市场的经营却是个“老大难”问题,“脏乱差”是祥芝镇群众对它的原有印象,不过,从7月份开始,这家冷清了十几年的农贸市场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菜市场了。
“以前菜贩子就都蹲在芝山路两侧叫卖,买菜的群众就穿梭其中,一整条路都是拥堵的,一天下来,留下满街的垃圾,还有随处流淌的脏水,周边居住的村民也是苦不堪言。”负责芝山路主要整治工作的村干部陈军火告诉记者,芝山路菜市场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屡次整改都不成功,整治一段时间“清净”后,就容易出现“回潮”现象,十几年来,这条路就成为村里的“心病”。“村里接到不少投诉都是关于芝山路的,主要集中在交通、卫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陈军火表示,此前,芝山路两旁菜贩子扎堆,人头攒动,车辆难行,而紧邻芝山路的祥农村农贸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冷冷清清,只有几摊肉贩子在坐等顾客上门,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村里也曾多次引导摊贩到农贸市场,但菜贩子为了图省事,怎么方便自己就怎么摆摊,还在道路两侧的楼房私自搭盖,就这样,芝山路被各种摊贩给堵住了,这一堵就是十多年。”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症结,祥芝镇、村两级干部同心协力,从春节过后酝酿芝山路整治工作,到今年4月份开始入户摸底、动员,并于6月份对芝山路两侧的违章搭盖和占道经营进行清理,并将两旁的摊贩逐步引流进入农贸市场。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壮大集体经济,祥农村决定,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外包”。记者了解到,7月底,祥农村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市场化管理,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该农贸市场整体租赁顺利对外招标,最终,以每年26.4万元的租金出租给专业市场管理公司。“此前,农贸市场的租金一年只有6万元,还劳心劳神,现在托管给专业公司管理,不仅村财收入增加一大截,我们还能进行监督,省心多了。”陈军火说道。
载货三轮车四处摆放,停车全靠“见缝插针”,除了肉类区外,其他区域都是空的……这是7月前,记者通过监控视频看到的芝山路农贸市场尚未整改的情况。7月31日上午,记者走进祥农农贸市场一看,农贸市场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里水产区、果蔬区、肉类区分门别类,在贴着相应号码的摊位上,各色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崭新的钢构顶棚将烈日挡在室外,同时还新增了41台吊顶风扇。在水产区,原本闲置的摊位都被摊贩“占领”了,摊贩们有序分列两旁,每个摊位划分明晰,方便摊贩摆位,也方便群众购买。此次农贸市场经过改造和引流,为附近村民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也赢得大家点赞。
当记者在现场采访问起农贸市场如何时,家住附近的蔡阿婆连说现在比以前要干净、卫生、整齐很多。她说,以前在外面的道路两侧虽然是方便,但是一到下雨天,整个路都是湿答答的,因为两侧都是临时帐篷搭建,容易形成脏水横流、垃圾成堆,卫生状况堪忧。“还有一点,就是以前乱停车的情况很严重,路容易堵住,走都不好走。”蔡阿婆说。在一旁的摊贩也补充道,“现在都到农贸市场来,也不用窝在角落里了,不怕风吹日晒,就好很多了。”
如今,走进祥农农贸市场,给人感觉就是明亮宽敞,一看就知道干净卫生。“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清扫,冲洗地面,确保无死角。还有,每星期固定进行大扫除,接下来我们还将规范停车位,让整个农贸市场彻底变样。”农贸市场管理的负责人如是说。
“祥农农贸市场的成功转变,既整洁了环卫,畅通了交通,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祥芝镇镇长邱建明说道。祥农村农贸市场从原先的无人问津转变为祥芝三个村的农贸集散地,尝试市场化管理,让市场规范有序,也让村民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全、舒心了,更让农贸市场成为该村“乡村振兴”的“金母鸡”。
(记者 邱育钦 通讯员 蔡意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