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风机林立,成为南日岛一道风景。

鲍鱼养殖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许爱琼 通讯员 谢庆胜 文/图

南日岛陆上风电规划开发容量约20万千瓦已全部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规划开发容量约60万千瓦,正在进行一期项目施工。规划建设南日十八列岛大型设施化、立体化养殖基地和海上风电场网箱养殖区,进一步集约化利用海洋资源。

夏日里,夜幕降临,秀屿区南日岛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海风拂面,许多人走出家门散步、跳舞,一派和谐安居的景象。

这是一座写满“嬗变”故事的海岛。变化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环境,还有一个个充满后劲的产业项目。随着改革开放之风的劲吹,南日镇立足海水、海风、海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和滨海旅游,全面加快风能开发,走出一条“风行海西、鲍打天下、客聚八方”的独特之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岛。

扬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翻开南日镇产业规划地图,风能曾是这座大岛的痛点,如今正成为充满力量的发展点。平海湾和兴化湾交汇处,状似“哑铃”的南日岛,全年五六级风时间达300天以上。近年来,在各级的指导下,该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突出发展清洁绿色能源,稳步推进南日陆上和海上风电场项目建设。

老岛民们都记得,海岛上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风吹石头跑,姑娘像大嫂,旱厕像碉堡,蚊子像小鸟。”这样的海风,曾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如今,走进万峰村、海山村等乡村,一排排风车缓缓转动,见证了海岛“迎风”发展的故事。

2005年10月13日,南日镇发展的时光轴上记刻了这个时间点。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辛建设,总投资约8472万元的南日风电场一期投产发电,年可创产值1500万元。十多年来,“迎风”发展的步伐不曾停歇。如今,南日岛风电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陆上风电规划开发容量约20万千瓦已全部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规划开发容量约60万千瓦,正在进行一期项目施工,计划投资140亿元。

“南日鲍,南日鲍,南日人民的骄傲……”走在南日镇的乡村,总能听到这样充满童真和乡愁的歌谣。这是南日镇的美丽“标签”。海岸线总长66.4公里的南日镇,盛产鲍鱼、石斑鱼、红毛藻、大海蟹等100多种名优水产品。今年5月18日,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寻找中国最大鲍鱼”活动中,南日东禹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鲍鱼,以单体702克的重量获得“鲍王”称号。

时光荏苒,“标签”日益丰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驰名商标、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国宴食材供应榜单……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跨越26年时间,一代代渔民见证了南日海洋渔业从小到大,并从大逐步向强的不断发展过程。养殖产品的丰富多彩,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名优产品产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低廉,以前这些可望而不及的水产品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眼下,南日镇积极协助市振兴乡村集团(原南日集团)做好浮叶一级渔港的申报和建设。结合人工鱼礁项目、环岛公路、海上风电建设,积极推动“政府+科研+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的“六合一”模式,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同时,规划建设南日十八列岛大型设施化、立体化养殖基地和海上风电场网箱养殖区,进一步集约化利用海洋资源,从而实现海域土地利用最小化、产出结果最大化的目标,形成一批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园区。

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张文通是地道的南日岛岛民。在他家里,电磁炉、电压力锅、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用电也不心疼了,电压更稳了,用电舒坦多了。”他说道。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南日岛村民正享受着供电体制改革带来的便利。2012年南日供电体制改革,莆田供电公司先后投入近1亿元,对海岛配网设备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很多设备和技术甚至领先于岛外,极大地保障了全岛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实施同网同价,岛上电价相比改制前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省电费500多万元,岛民的生活也和岛外看齐。

“电力是鲍鱼养殖的生命线,鲍鱼养殖产业全过程都要用到电。”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协会副会长、福建东禹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杨建忠说,现在很少断电,故障抢修时间快,一般一两小时内就能恢复通电了。

旧貌,正飞快地变为新颜。在南日镇工作多年的镇人大主席庄永标,见证着这些美丽的嬗变。

基础设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南日镇大力补齐教育民生短板,现有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0所。贯岛路扩宽工程和南日岛1000吨液装码头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初,南日乡村客运平稳退出,14部纯电动公交车顺利进岛投入运营,岛陆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第一医院南日分院新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稳步推进,市第一医院下派专家对口支援分院开展医疗工作,村民们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安全饮水、电力保障、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打造美丽海岛,确保“颜值”提升。该镇通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河长制”,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宜居海岛。秉持民生至上理念,大力落实秀屿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共建美丽乡村建设。如今,路面干净整洁,村道安全畅通,群众主动从“要我美”向“我要美”转变。

聚人气打造美丽名片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说的正是风大浪急的南日岛。谁能想到,这曾让人退避三舍的海岛,如今正成为众多游客的“网红”度假胜地。

“尖山瞰海,名不虚传。”如今定居澳大利亚的东峤镇人张闻,回想起今年春节在南日岛的游历,仍然念念不忘。在他两天的行程中,九重山仙境、皇帝山鸟屿浮屿养殖基地等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正是生态旅游岛的靓丽名片。“越来越多这样的‘粉丝’从外地赶来这里,感受海岛的民俗民风。”南日镇港南村党支部书记魏东荣感慨道。

南日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岛上滩平沙净,素有“东海明珠”和“海上乐园”之美誉。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海岛旅游活力被进一步激发,九重山景区是我市2016年唯一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的旅游景点,站在九重山上,近观风车,远望汪洋,美不胜收。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绽放出品牌之花。2014年起,岛上每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海钓(矶钓)邀请赛,并被授予“福建省海钓基地”“全国游钓基地”“全国海钓竞赛训练基地”等。2018年,成功举办全国海钓竞赛巡礼基地·福建南日矶钓邀请赛。

此外,岛上更有特殊的人文景观资源,浮叶村4000多人通行闽南语。该镇是全国双拥模范镇,军民“军拥民、民拥军”已成远近闻名的光荣传统。风情别致的南日十八列岛风光、东岱村“海岛人家、鱼舟唱晚”等生态风情景观层出不穷,令人赞叹不已。

“独特旅游风情,更得益于海岛群众的良好品质。”南日镇镇长肖国华介绍,在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中,与台风暴潮巨浪等自然灾害的抗争,培养了南日人民坚强勇敢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人定胜天的气概。孤悬海外,造就了他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友爱互助的纯朴民风和热情豪爽的宽广胸怀。在外经商、创业、工作的南日人,时刻关心、支持家乡建设。迎风起舞劲愈足,南日巨变正当时。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