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论坛发布了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全国有598个品牌登上5亿元榜单,“建瓯锥栗”位列其中,排名第96名。从山里的“土疙瘩”到5亿元品牌价值,建瓯锥栗是如何通过科技助推、品牌打造实现了华丽转身的?
建瓯是中国首个“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栽培品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锥栗又名榛子,具有“糯、甜、香”的独特风味。据《本草纲目》记载:栗、肾之果也,栗能通肾,益气温胃,久食必强健。早在明代建瓯锥栗就作为贡品,以“闽贡榛”著名一时。“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江由给予了这样的定位。
“为做大做强锥栗产业,近年来,建瓯市大力实施‘科技兴榛,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采取了‘控制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激活流通、深化加工、提高效益’的产业化发展措施。”原建瓯市锥栗协会会长李宏英说,该市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先后建立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推广锥栗品种改良、矮化密植、扩穴改土、配方施肥等丰产栽培技术。通过聘请专家来现场给农户讲课,从育苗、防虫、修剪、施肥到嫁接手把手指导,全市95%以上的栗农掌握了锥栗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要领,产量逐年增加。
当地还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引资引智,推进锥栗产业升级换代,向精深加工迈进。建瓯市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锥栗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锥栗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锥栗生态高效配套技术》等20余项锥栗攻关课题研究。尤其是与浙江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制锥栗脱壳机取得成功,填补了我国锥栗脱壳技术的空白,为锥栗的精深加工开拓了新路。
十年前,建瓯锥栗亩产量不过50公斤,产值不过三四百元;到如今,亩产量高达200公斤,亩产值超过1000元,甚至卖出了“一粒锥栗等于一斤桔子”的好价钱。龙村乡吴地村村民余荣烈的80亩锥栗林实施“锥栗生态高效配套技术”,锥栗产量增了四成,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去年,我家种了10亩的锥栗,亩产达400公斤,亩产值达到6000多元,还净赚5万多元,锥栗真是我家的致富树、摇钱树。”建瓯市小桥镇西边村村民范景荣笑逐颜开。
货好还得巧吆喝。种锥栗的人多了,品质也提升了,建瓯市开始想方设法推广锥栗品牌。近几年,该市先后组织栗农参加上海世博会、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博会等大型展会,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锥栗逐渐为外界所了解,品牌逐渐强起来、亮起来。2001年,建瓯锥栗获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4年,建瓯锥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建瓯锥栗获得国家标准;2010年,建瓯锥栗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鲜果)”;2012年,建瓯锥栗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工产品)”,2017年,建瓯锥栗获评“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建瓯锥栗获评南平市首批“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权的企业。
小锥栗大产业。科技发力,让锥栗这个“土疙瘩”变“金果果”。目前,建瓯锥栗种植面积达57万亩,年产量4.16万吨,年产值6.7亿元,居全国首位,直接参与锥栗生产的人员3万余人、流通和加工企业200余家,流通与销售人员600余人,年加工鲜果8000吨,加工产值2.4亿元;现有新型锥栗专业合作社11家,建瓯因锥栗产业受益人口达23万人,人均年增收3956元。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