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走进位于华安县华丰镇岩坪村的獐子养殖场,养殖户钟焰鑫正像哄孩子般在给幼獐喂食:“不怕脏不怕累,才能和动物打成一片。”据了解,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称土麝、香獐,是一种珍贵的物种资源,也是极具开发前景的经济动物。经过多年的研究,人工养獐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钟焰鑫一家靠着勤劳和智慧经过几年的摸索,成功实现了对獐的驯养和繁衍,从而踏上了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路。

钟焰鑫的漳州鑫顺源野生动物驯养有限公司始建于2017年初,养殖场位于岩坪村后山半山腰,四周树林茂密,生态优美,空气清新。

钟焰鑫原本在漳浦做海产养殖,2015年,因肠胃疾病日渐消瘦,老中医介绍他吃獐宝。果然,食用獐宝后,他的身体好得奇快。亲身体验到獐宝的神奇药效后,钟焰鑫不禁有些动心。他多方查阅关于獐养殖的介绍,“当时发现全市竟没人养獐,省内也寥寥无几家。我就和父母商量了下,跑去浙江、江西、江苏实地考察后,就定了下来。”钟焰鑫决定回老家岩坪,开始“转行”养獐。

然而,人工驯养繁育“没胆”的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初,钟焰鑫花了5万元从江西引进15只母獐和5只公獐。谁知,不到半个月这20头幼獐全死光了。“第一次毕竟没经验,引进的种獐品质不佳,再加上当时正值春季天气潮湿阴冷,幼獐根本不适应,一天死一两头。”钟焰鑫倍受打击。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母亲鼓励焰鑫再去其它地方考察学习。多次“取经”后,他换成去江苏陆续引进了100头种獐,继续他的养獐之路。

2017年1月,经福建省林业部门审批,他们的养殖场获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许可证,当年他就取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年初他扩大养殖面积,新建了一座专门的獐养殖场。

一时间,驯养野生獐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取经”学习,表示也要养獐。钟焰鑫因此建立了“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由他提供种苗、养獐及科学取獐宝技术,还为养殖户提供销售保障。目前,漳平官田乡、华安草坂村等地均有人“代养”。

“一天吃两餐,喜欢吃地瓜藤、桑树叶、苦麦菜。”初到钟焰鑫家时,他母亲正用一早割来的牧草喂养獐。听见交谈声,獐立刻警惕起来,停止吃草,竖起耳朵,四处张望。一见到有人站在门口时,獐群顿时变得慌乱起来,四处逃窜,奔回窝棚内。

“獐天生‘没胆子’,生性胆小,很怕陌生人,而且听力非常灵敏,任何细小的动静都逃不出他们的耳朵。”钟焰鑫笑着说,“平时也就我妈能接近他们,其他人一进来,他们就立刻逃窜。我平常只能躲在门后通过门缝暗中观察。挤獐奶时必须等到半夜,而且不能开灯,只能‘暗箱操作’。”

獐属于鹿科,身形与山羊近似,四肢细小,毛发呈黄棕色,带有斑点,乍看之下,与梅花鹿倒有几分相似。钟焰鑫告诉我们,獐浑身是宝,它的皮骨、肉都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獐宝更是太湖流域数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名贵药材,对增进儿童正常发育、进步智力、加强免疫功效和进步成年人抗病才能、延年益寿、健身美容都具有奇特疗效。

“只要熟知獐的生活习性,就很好养活的,耐寒耐热,抗病性强。平时只要吃些草就可以了,我有牧草种植基地20多亩,专门长草给他们吃。”獐的市场行情也比较稳定。“一只成年母獐养育幼獐时,前后可以挤20多斤鲜奶,一斤200元。幼獐通过‘微创取宝’后,制成獐宝能卖上1万元。一只种獐可以卖到28003000元,老獐也可以做成标本卖,一年收入可达40万元。”

如今,钟焰鑫的獐养殖规模已经由原来的20只,扩大到近200只,每年獐仔出栏300余头,獐奶、獐宝100余斤,一年多来给他带来5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开启了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新道路。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