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将基层工作做好,需要有一批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敢想敢干、矢志奉献的基层好干部。
涵江区国欢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干部管理出效率、管理干部推工作、奋发进取转作风”的工作思路,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探索“网格化+网络化”双网覆盖工作新模式,建立“三定三创”工作做法,加强全镇干部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建设美丽莆田作贡献。
立说立行实干兴镇
虽已过冬至,但此时的国欢仍是一派生机勃勃,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高楼林立,街道井然有序,充满新气象。
国欢镇党委书记蔡雄强说,一个乡镇想要有发展,镇村干部就得做到心中有责,才会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促发展。有为才有位,方能创新思路方法,尽最大努力为发展服务,为群众办实事。
“感谢政府!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四处挑水喝,还用上了安全电!”昨日,记者来到国欢镇后郑安置区时,听到最多的是群众对镇村干部工作的肯定。原来,该安置区为2011年201省道国欢段拆迁安置区,涉及该镇三股、黄厝、潭尾、新坡4个村的263户拆迁户。由于该安置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水电无法配套,这与该安置区所在的黄厝村无“领头羊”有关。该村在村级换届选举时未选举出村主任,而选举出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在当选三个月后辞职了,村组织软弱涣散。新一任镇党委班子到任后,结合该村实际,发掘村干部队伍,聘请该村老主任黄玉林,书记、主任俩职务一肩挑,从转变村干部作风入手,一方面主动作为,积极与上级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取得建设审批等支持;一方面攻坚克难,积极筹措资金投入配套工程建设,终于在今年解决了困扰拆迁户七八年的难题。
位于国欢镇新坡村的正宜工贸项目自2003年开始征迁,该镇共补征红线内用地近4334平方米,发放征地款46万元,征迁房屋2136平方米,解决了拖欠15年的征地遗留问题。拖了10年之久的武警营房项目也实现了交地。
“国欢这两年变化真的太大了,有大项目落户,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都邠村村民郭顺国涉及涵江区国恒医药产业园征迁。该项目征用土地近9.5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征迁17户约0.6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座厂房、3座仓库、1座综合实验楼。该产业园建成后为国药集团的总仓库,主营由国药集团控股下医药产业的药品及医疗器械配送。眼下,该项目正在进行3幢仓储及一座厂房的桩基施工,项目主体结构建设力争于12月完成,项目部分竣工时间计划在2019年6月。
涵江医院新院址基本建成,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兴涵水都片区、南林安置区等项目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得益于镇村干部的管理创新,国欢镇无论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产业转型上,都在源源不断地集聚发展的正能量,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完善制度激活热情
随着涵江主城区的北扩东伸,国欢镇已逐渐融入主城区开发大格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投产。新建社区、高层次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流入,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原有的工作机制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这无疑是对全镇基层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何为镇村干部“强筋健骨”,稳住乡镇“主心骨”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欢镇不断完善镇村干部管理制度,将行为标准具体化,为干部“定规”,已连续出台了《国欢镇干部机关考勤管理规定》《国欢镇日常工作进度绩效管理规定》《国欢镇村干部值班考勤制度》《国欢镇村级组织聘用干部的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议事制度、考勤制度、下乡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有效促使干部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按照按事设岗、按岗定人、一岗多责的原则,国欢镇对全镇干部进行了2次岗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做到人岗匹配、职责清晰,对没有岗位的6名干部进行待岗处理,由镇党委、政府安排至网格点联络服务群众,进一步转变了镇村两级干部作风,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庸、懒、散”问题。
此外,为干部“定责”“定心”,也是增强镇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使干部逐步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在项目攻坚战中,国欢镇仅用28天就完成福建联能电子产业化项目近14万平方米的用地征迁工作;按照201塘头段拆迁统建方案,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完成179户遗留的回迁工作;全力攻克兴涵水都(地块十一)历史遗留32户民房征迁,用一个多月完成30户的签约工作,按时交地,实现了该地块挂牌出让……
国欢镇对推进项目工作中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干部列为后备干部来考察和培养;对工作实绩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干部,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不力等行为,采取约谈、效能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待岗等措施。强化村级干部工作效能建设,今年10月在全市率先推出村级干部实行人脸识别考勤。蔡雄强说:“只有让镇村干部都扛起责任,都动起来,基层组织才能活起来,工作才能更加有序高效开展。”
无论是啃项目遗留的“硬骨头”,还是打精准脱贫攻坚战;无论是推进简政放权,还是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战场,还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前沿,国欢镇干部都昂扬起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气神,形成合力奋进、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创新举措提升质效
“早上对所包的塘西村一个猪场进行拆除整改,对芙莱克公司钢架构搭盖自拆情况进行回访查看;下午在办公室撰写《2018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开展情况》,并对便民大厅人员进行重新调整安排……”这天下班后,该镇黄霞片片长李华彬用手机记录下一天的工作内容,并上传至“活力国欢”掌上平台,做到工作留痕。
去年10月,国欢镇依托“活力国欢”掌上平台,创新性地将科技化手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推行干部绩效实时管理工作模式。记者打开该平台看到,页面上出现“工作日志”“学习平台”“公告栏”“考勤管理”“任务分派”等10个模块,功能清晰、操作方便快捷。该镇把全镇干部的业绩拿在“手上”,看在眼里,了然心间。工作实绩和日常表现相结合,客观、公正评价干部全年工作成绩,并根据累计得分排名作为年度考核、表彰和岗位优化组合的重要参考。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强化党员干部的红线和底线意识,确保工作“不打折扣”,切实转变镇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时,利用“活力国欢”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用心”。
周一上午8:00至8:30,开全镇干部例会;8:30至9:00,开两委会;9:00至9:30,开全镇六个片片会……工作第一时间分解到村,及时落实解决。国欢镇以“三会”创新部署机制,瞄准工作“靶心”,有效堵住了干部“不知道”“不清楚”的借口,切实破除干部的观望心态。
镇党委、政府以三大创新工作模式来促进全镇干部在行动上创优争先,适应新形势,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在以网格化创新管理方式,赢取群众“民心”方面,该镇积极探索建立了联系群众“最后五百米”机制,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更有效地整合了干部资源,调动干部的主动性,把服务提供到群众“家门口”。在结合各村历史村情、地理布局和现状管理等情况后,全镇15个村被划分为6个网格片,共投入40多万元,建设了6个交通便利、设施规范的网格服务站点,并在每个站点配置30多人的服务团队,通过便民服务、网格监控、入户走访、定点联系、上传下达等全方位的工作手段,进一步摸清民情民意,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确保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达到“基层矛盾不出站,就地化解有办法”的良好效果,切实破除了干部的“关门”心态。
“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高度。”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责任”二字深深嵌入国欢镇村干部的心头,并悄然衍变为干事创业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