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电商精准扶贫系列报道②走进安溪龙涓 回归创业者,在家乡创办扶贫培训创业中心
龙涓377贫困户 年底全部脱“贫帽”
泉州晚报 2017年12月26日13版头题 星期 二
扶贫土特产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小
线下为贫困户提供养殖创业条件,线上帮助他们把好货销售出去。
正值年底,贫困户生活好不好,精准扶贫准不准,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24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与此同时,泉州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领导也带队深入乡村基层了解贫困户脱贫情况。日前,泉州市商务局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电商精准扶贫走访”第二站走进安溪龙涓了解到,经过政府支持、企业运作,龙涓乡377个贫困户可望于今年内陆续实现脱贫。
□本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柯丽萍 文/图
精准培训 让在外大学生帮家乡卖好货
日前,记者随同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一行驱车三小时,来到安溪县龙涓扶贫培训创业中心,看到中心负责人李火金正在与工作人员评审刚获得“福建好礼”百佳旅游商品称号“手工贡糖”的全新外包装。“这是我们培训创业中心注册的品牌产品。另外一款山野珍品系列也入选了‘泉州伴手礼’品牌库。除了这些深加工产品之外,龙涓还有上好的铁观音、土鸡鸭、百香果等几十种农特产品。”说起家乡的好货,李火金如数家珍。
十几年前,李火金离开家乡在外创办电商企业。随着农村电商事业的发展,他看到了家乡电商发展的前景,更看到家乡贫困户的脱贫希望。2016年李火金回到家乡,创办非营利性的民办培训创业中心,线上线下齐发力,致力于帮助乡亲们脱贫并且实现自己的企业品牌价值。
御品龙涓农业专业合作社由龙涓扶贫培训创业中心创办,兼备线上平台助力销售、线下展销打造品牌等功能。线上,合作社自建扶贫土特产商城,销售的全部是当地土特产;线下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已有1560余人次接受实用技能培训,包括微商营销、茶叶加工、家禽养殖、果树种植等,2016年春节还举办贫困户大学生微商培训,利用大学生在龙涓之外的社交圈销售家乡的土特产。“已经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一边上学,一边帮家乡发展经济。”李火金说,截至目前通过商城平台已经为部分贫困户带来10多万元收入,一支龙涓乡在外大学生微商扶贫团队也已成立。
提到培训创业中心的扶贫工作时,龙涓乡乡长殷清发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立足于当地产业较单一、留住人才环境不佳等困难,他们还成立了乡镇扶贫基金,年底将帮助所有贫困户脱贫。同时积极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人才为我所用并不一定为我所有的新机制。“当然,我们也在酝酿相关政策,鼓励更多像李火金一样的年轻创业者回乡创业”。
零元创业 “造血”扶贫推动农村发展
“安溪县今年8月份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此基础上,像龙涓乡这类‘互联网+平台+扶贫’模式具有借鉴意义。”泉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电商扶贫领导小组组长粘学清说,电商扶贫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手抓农特产品优势,从源头上把好货源供应;一手抓线上平台便利性,导入市场运作,发动年轻人线上创业,实现“造血”脱贫。这样的典型,正在泉州市各地涌现。未来需要做到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物流快递等配套产业发展,发挥“互联网+”的裂变优势,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我们提供零元创业的条件。”李火金说,创业分线上线下,线上从培训到货源、发货都由培训创业中心负责;线下创业则从树苗、鸡鸭苗都由中心提供,最后还为他们包销。“效益归创业者,几乎所有风险都由中心来承担。”他说。
在龙涓村一小山坡下,“贫困户社员养殖示范基地”里的李雪英笑着迎接大家。“家里以前穷,自家养几十只鸡,赚的钱很少。”她说,自从加入合作社之后,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养殖的鸡鸭达到500多只,每只包销价格还优于之前的售卖价,如今每月收入可达上千元。李火金说,与培训创业中心有包销协议的贫困户基地目前是20家,像李雪英这样规模相对大一些的贫困户示范基地有6家。有些贫困户家庭主力不是年轻人,他们更适合发展此类养殖包销创业,今后中心将扩大此类项目覆盖面,并且加快设置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为了加大线上销售量,他们也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扩宽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在人才引进方面则将加大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等学校的合作。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