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今天,晋安区召开全区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动员部署会暨2016年度纳税贡献大户表彰大会。

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并对2016年度为晋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纳税大户进行隆重表彰奖励。
30家企业获
晋安区纳税大户贡献奖
30家企业获得晋安区委区政府关于2016年度纳税贡献大户企业的表彰,他们是
☟☟☟
茶花现代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
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
天一同益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日立工机有限公司、
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
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福建省烟草公司福州市公司、
福州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福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福建喜相逢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台领奖、
福州中鼎投资有限公司、
福州泰禾新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世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福州融辉房地产有限公司、
首开中庚(福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恒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福州世茂新领域置业有限公司、
福州兆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福州丰富房地产有限公司。

除了奖状,这些企业还获得10万元奖金。
多举措并行
打造企业发展最优环境
会议强调,下一阶段,晋安区委、区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和凝聚包括广大企业家在内的各方力量,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同心协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晋安。

会议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一成绩来之不易,凝聚共同心血。
在经济运行方面,今年上半年GDP增幅全市第1,市里考核的12项经济指标有8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两项收入指标增幅都在15%以上。
在项目建设方面,“攻坚2017”行动目前完成情况居全市第1,“招商2017”行动第一阶段考评落地项目数全市第1、综合考评全市第3。
在城乡环境方面,晋安区旧屋区改造工作持续推进,预计全年征收房屋面积达410万平方米,征收土地超1.4万亩。
水系28条内河沿岸拆迁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国庆前已基本完成交地任务,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多次表扬;“四湖三园一池”已完成“三湖一园”湖体建设,具备调洪蓄水功能。

△洋下公园

△井店湖扩容
改造后的金鸡山公园及新建成的牛岗山公园,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新建成的牛岗山公园
此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区宜居品质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位居城区前列。
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持续深化平安晋安建设,着力打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去年晋安区平安“三率”和安全生产责任考评均居全市第一。
二、发展前景广阔,期待共同努力。
在推进大开发、大建设的过程中,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逐步释放,后发优势更加明显。
一是发展空间大。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未来三年内将完成30片、约1089万平方米的连片旧屋区改造;3.3平方公里的福兴经济开发区正在加速改造提升,614等地块正在虚位以待;429平方公里的北峰山区生态优美、资源丰富,这些都为企业家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广阔平台。

△北峰寿山乡环境优美
二是基础配套全。化工路、远洋路等一批“接二连三”主干道相继建成,新店片区、横屿组团、火车北站等重点片区路网进一步优化,地铁2、4、5号线贯穿全区,总部经济圈、现代商贸圈、高新技术产业圈加速崛起,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商业配套更加完善。

△五四北泰禾

△东二环泰禾

△世欧王庄
同时,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清华附中、北大培文、省教育厅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以及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相继落户,为企业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保障。
三是政策环境好。为扶持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在市里出台10项政策、49条措施基础上,晋安区又结合实际,相继配套出台了16项区级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建筑业、家政服务业等业态加快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企业技改、品牌创建等工作。
三、打造最优环境,实现共赢发展。
晋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是本职,不服务、服务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一如既往地围绕企业发展,持续作足、做好服务保障这篇大文章,让企业在晋安的投资发展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舒心。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运用好全市首创的“企业E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今年以来,晋安区已梳理公布了“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办事清单3批次,482项区级事项可实现“最多跑一趟”,占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事项比例达97.7%。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发展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上门精准服务。
二是着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走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融资、用工、审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帮助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密切跟踪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加大各项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想企业之所需,思企业之所难,全力指导、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上申报争取战略性产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
编辑 魏旸艳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