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编者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比喻,形象表达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昨日,《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求是”版用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县委书记高向荣署名文章《坚定绿色发展 做好生态答卷》。文章从实践和理论高度,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两座山”兼得,通过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领域行业实现生态文明进行简明深刻的阐述,探索一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子。本报今期予以转载。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福建而言,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也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最大支撑。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要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将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以良好生态环境集聚人气、汇聚商机,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以绿色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美丽中国”行动先行者。

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本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从吃饱穿暖到渴求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不仅要“小康”更要“健康”。可见生态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对良好水质、清新空气、安全食品、美好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就是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良好生态就是最大民生,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尽快弥补生态历史欠账,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造福于民、惠及后代。

创造良好生态环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最大政绩。各级干部要自觉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护一方山水、保一片蓝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树立正确生态政绩观,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走“内生式”绿色发展之路,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均已建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评价范畴,用“绿色系数”衡量发展成绩。

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我们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多方面齐抓共管,多领域协同并治,严守生态红线,严格准入门槛,防止“带病”项目上马,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安溪地处晋江上游,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加强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溪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实施“生态立县”“环境优先”战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补齐生态短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荣获国家生态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美丽县以及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等称号。主要做到“三加三减”:“三加”即“加高新产业”,按照“一步到位、抢占高端”,打造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湖头光电产业园等园区,培育壮大光电、光生物、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成为安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加崩岗治理”,探索创新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和经济作物区等四种治理模式,成为全国典型;“加河长山长”,全面推行河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一步到位,综合治理河道长度47.7公里;开展山长制试点,明确管护责任到人,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完成造林绿化35.5万亩。“三减”即“减石材行业”,以壮士断腕决心在全省率先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淘汰黏土砖、水泥、造纸等落后产能,为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和空间;“减茶园面积”,对高陡边坡、低海拔、生态脆弱区茶园实施退茶还林、还果、还蔬,有效减少茶园水土流失,累计退茶2.8万亩;“减污染排放”,否决高耗能、高污染建设项目12个,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营模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实现垃圾中转站乡镇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随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将珍惜机遇,保持定力,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动共赢,让群众共享更多绿色发展成果。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