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身体力行 乐善好施
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六百多年来,百崎郭氏子孙恪守先祖郭仲远“从善孜孜”的家训,身体力行,播撒爱心。乐善好施的家族文化正是百崎郭氏兴旺至今的原因。
新闻视频
身体力行 乐善好施
600多年前,百崎郭氏回民的开基祖郭仲远从泉州迁居百崎,并制定了家训,要求后代子孙要与汉族搞好团结,与人为善,共同开发。
翻开120字的百崎郭氏家训,乐善好施的思想被提及多次,“从善孜孜,企仰先哲”。先祖郭仲远不仅要求子孙“从善”,自己也身体力行,为后氏族人立下榜样。在郭氏族谱中,明确记载了郭仲远不求回报救济穷人、捐资造桥修路、帮助乡邻置办后事等助人事迹。其中,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期间,作为迎接场所的接官亭就是郭仲远捐资建造。
百崎郭氏族谱总编 郭廷玺
“原来这座石亭叫百崎石亭,洪武年间我们先祖为什么要建这座石亭?是因为当时百姓下海时不方便,不能搭船出海,他就建了个亭子,让人在这边休息,里面还有奉茶给大家喝,这些都是免费的,后来郑和来的时候也是用这个亭子接他。”
传承家风 热心公益
“不浮糜,好施予”是郭仲远的生平写照,郭氏先祖宣扬的“从善”精神也从那时起,代代传承,浸润着每一个郭氏家族的子孙。家住百崎乡白奇村的郭志坛是百崎乡公益爱心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台商区慈善义工协会会长。1993年开始参加义工活动的他,每个月都奔走在做公益的路上。
区慈善义工协会会长、百崎乡公益爱心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郭志坛 “我们经常不间断开展义工活动,一年下来有三、四十场的活动,主要围绕助老、助残、助学和重病灾救急等。只要社会弱势群体有需要、有求助,我们都会尽我们的努力去做。”
20多年来,郭志坛几乎走遍了台商区的每一户困难家庭,百崎的每一条乡间小路都曾留下他匆匆而过的身影。和郭志坛一起做公益的郭氏族人,也从原来的1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多人。
区慈善义工协会会长、百崎公益爱心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郭志坛 “我们老祖宗从他乡来到百崎,给我们立下了家风家训,我们作为郭氏子孙都会秉承老祖宗留下的家风家训,传承祖宗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精神,和各族同胞和谐共处。”
在“从善”家风的影响下,百崎郭氏族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播撒大爱。百崎中心幼儿园和百崎第二中心幼儿园均由郭氏后人捐资建设。
去年,78岁的郭廷水以夫妻的名义在台商区慈善总会设立5000万元慈善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他的儿子也捐赠100万元设立慈善基金,弘扬家风。正是好家风的代代传承,让百崎郭氏这个外来的族群在这里不断繁衍、发展壮大,成为目前福建省、泉州市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传承家风 热心公益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