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突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一核心,以扶贫、改革、试验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精准施策为重点,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至5月,全市小额信贷扶贫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
市委、市政府精准谋划,精准保障,健全完善“三项”( 深化提升“348”精准扶贫、健全完善结对帮扶、探索社会参与扶贫)体制机制,全面部署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将实施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和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两项工作列入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实施造福工程异地搬迁安置2万人,建设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30个。计划在现有千户以上贫困人口的10个县(市)全面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
精准发力,深入推进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各县建立了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重点承接省、市扶贫开发投融资业务和县级注入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以及相关机构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认真开展调查核实,做到应进则进。逐级把省下达我市的造福工程搬迁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搬迁点、安置点、搬迁户上,确保任务完成。我市与国开行福建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就异地搬迁扶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强化了我市搬迁扶贫工作的资金保障。
精准引领,全力推进金融小额信贷扶贫。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机构,有关县(市)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至5月底,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共筹集基金1.06亿元,为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担保提供了资金保障。各地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在风险担保金放大贷款倍数及贷款利率上得到银行的支持。目前,10个项目县(市)已分别与邮储银行、农信社、农商行、农行等多家银行签订协议,落实了放大倍数及贷款利率。1-5月份,全市新增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农户425户,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35家,共发放担保贷款2590万元。全市已累计担保农户220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
精准施策,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五项工程、三大行动”。实施乡村扶贫担保工程,全市已有45个乡镇及部分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成立了乡(村)扶贫担保基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现在通过以点带面,全市共有168个贫困村实施该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解决了1800多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实施精准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全市已整合资金1000万元,在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立首批11个扶贫资金量化折股示范点,共有530家贫困户、1530个贫困人口享有股权收益。实施乡村教育助学工程。市财政注资1140万元,成立了乡村教育扶贫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实施教育助学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全市已建成县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16个,今年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多人。开展强镇帮扶贫困乡行动,全市落实帮扶资金近800万元,解决重点乡劳动力就业近1200人,开展“企与村、村与村”结对帮扶近100个。开展科技特派员帮扶行动,现在全市已有2个乡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建立1个电子商务平台,培训农户3000多人,办实事100多件,投入各类资金4000多万元,大大改善了贫困乡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贫困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市财政投入480万元资金,在15个贫困空壳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项目建成后平均每村年可增加村财3.2万元。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