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汲取党建的源头活水,我们这浇开了脱贫致富的幸福花。”7月25日,下河乡石屏村党支部书记江树金在大棚蔬菜园里一边察看作物生长情况,一边笑着告诉笔者。
下河乡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激发村党员干部“领头雁效应”帮助贫困村提高产业效益、改善民风民俗,打造出了一支永不退出的党建扶贫队伍,走出了一条永不褪色的党建扶贫新路。
“富民”工程:一个村找准一个扶贫产业
25日上午,下河乡石屏村百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里,农民江文生细心清除杂草、记录生长情况。该基地是下河乡党委确定的石屏村脱贫攻坚特色产业项目,年产值可达百万元。作为该村的贫困户,江文生被吸纳到基地就业,日薪60-80元。他表示:“等过两年攒下一些积蓄,我也要自己承包土地,发展大棚种植。”
为发挥党建扶贫示范引领,下河乡党委发动各村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摸底调研,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产业、区域特点和市场前景,因地制宜为每个村找准一个扶贫产业,同时创新采用“企业+合作社+党员+农户”“旅游+产业+扶贫”等新模式,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引导贫困群众放下思想顾虑,积极参与创业脱贫。
下河村依托万亩杨桃产业园区优势,发挥自助采摘吸引力,筹建起下河杨桃观光园,打造出集农业生产、生态观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杨桃产业体系,并辐射上河村、凤兴村等村,带动村民收入大幅增加。七高际村深入挖掘自身秀美景色优势,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开设农家乐,开展山区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红蓝绿”三色旅游扶贫路。外龙村整合金枣等传统种植优势,打造新的扶贫引擎,激发群众脱贫信心,在全村掀起农业发展新热潮。
“民心”工程:一个村建起一个扶贫先锋队
“地球彩带”之称的百里杜鹃、花美果艳的樱桃花、鲜艳油香的油菜花、“春花秋实”的桃李梨花……这里不是美艳的公园,却承载着外龙村贫困户对未来脱贫致富的期许。在下河乡外龙村人造花加工厂,贫困户们正专注于手中的活儿,那种干劲,满满的是生活的奔头。
“过去,我正是在乡政府的帮助之下才有资本创业,而现在脱了贫,我就想着把这份感情传承下去,让村里更多的人能脱贫致富。”说起加入“党员扶贫先锋队”,带动贫困村民奔小康,外龙村人造花加工厂负责人林跃聪满是感慨。
“党员扶贫先锋队”是下河乡推动“党建扶贫”的创新实践。即在23个行政村,选取优秀党员,特别是带头致富、经济能人党员成立“党员扶贫先锋队”,再让这些队员挂钩贫困户,形成党员示范带动的长效机制,构建起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能人、能人带产业、产业带群众“四带”体系。
目前“党建扶贫先锋队”已覆盖下河、外龙等下河乡9个重点扶贫村,党员领办新产业、传播致富经、带动身边人的生动实践在下河乡各村不断上演。外龙亮鑫保洁有限公司、外龙人造花加工厂、下河瑞通采摘园等企业已接纳了20余户贫困户务工,有效实现了先进带动后进,先富带动后富,“扶贫先锋队”正成为下河精准扶贫的“活引擎”。
“提升”工程:一个村打造一个强战斗力班子
这是一个特殊的小公园,它不仅有普通农村公园标配的花花草草,更设有入党宣誓处、廉政宣传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红色专栏,这是石屏村的党建文化园。
“参观这个公园的过程中,我再次体验到了一个党员要时刻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责任……”下河乡石屏村老党员江金来一边游园一边感慨着。
据悉,为配优配齐贫困村两委班子,夯实贫困村执政基础,下河乡创新性将“党建教育”与“扶贫”结合起来,以“游园”教育强化村两委、老党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以“村主干职业化管理”激发村两委“干事”积极性。
推行“村党支部+考评+奖惩”的考评管理模式。实行目标管理科学化,全面推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强力实施群众评、党员评、组织评、乡党委考核“三评一考”,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实行村干部报酬工薪化,建立村干部待遇基本工资+绩效制度。同时通过设立党员示范田、示范岗、示范基地,开展党员与村民“1+1”结对帮扶等活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互利共赢,有效抢占精准扶贫制高点。
如今,一幅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花齐放”、“并蒂相连”的动人画卷正在下河徐徐展开。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