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imageTextInfo.source}}   {{imageTextInfo.publish_time | toTime}} 阅读   {{imageTextInfo.read_num}} 出品方:  {{imageTextInfo.producer}}
{{item}}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落实“十三五”规划中“五大发展”理念与“六个坚持”发展原则,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提供精神保障和道德力量。持续开展核心价值观进街道、进社区、进公园(景区)、进场馆(商场)、进单位、进工地、进校园、进农村,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育践行活动,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和加强。

深化宣传教育,促进思想认识有新提高。一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二是从时代楷模中吸收能量。学习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要广泛挖掘培育典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宣传三明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善于发现、挖掘和培育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精心组织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媒体发现、社会推荐等形式,不断推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树立更多可亲可敬可学的道德标杆。

注重实践融入,促进工作成效创新佳绩。一是要融入人们工作生活。要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彰显正确价值导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基本遵循。要利用国家重大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二要融入发展政策导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中,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三要融入社会治理实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制度规范,强化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和刚性约束力,充分发挥其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错误的行为受到制约,强化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四要把家风家训融入核心价值观宣传。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全市深入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主题教育活动,把向上向善的“家规、家训、家风”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用艺术的形式展现现代三明人传承发扬良好家风家训的情形,推动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弘扬。五要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家庭创建细节活动中,提升创建工作成效。

突出践行群体,促进引领示范有新凸显。一要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要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家庭。要广泛开展孝敬友善、诚实守信、勤劳节俭教育,培养人们的孝心、爱心、善心,引导人们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增强人们劳动光荣、节约光荣的观念。二要党员干部带头。要大力宣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强化“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加强党性党风教育,推动党风政风转变,带动社会风气好转。三要重点关注青少年。要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抓好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中小学生都知晓、能背诵,使大学生都领悟、都认同,让青少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创新学习践行,促进活动措施展新活力。一要树立“善行义举榜”。要在全市基层单位全面建榜,宣传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信友爱、爱岗敬业的典型,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把核心价值观真正宣传到基层、体现到基层、落实到基层、践行到个人。二要建设主题公园(广场)、社区、街道。按照省宣统一部署,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住建局和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具体负责实施,在全市各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主题公园(广场)、1个主题社区、1条主题街道。三要开辟专题专栏。平面媒体、电台、电视台要设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专栏,力求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组织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用好各类电子显示屏。在重点公交枢纽、铁路交通站点、繁华商业地段、楼宇外墙、公交移动电视、出租车等电子广告显示屏上,增设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时段、密集播出频率、丰富播出内容。城市施工围挡、高速公路出入口、灯箱展板、户外广告牌、路名牌,设置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画、宣传标语。

做好组织保障,促进基础工程呈新发展。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各地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落实由各级文明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倡导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全社会做好表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在青少年中开展培育践行活动的重要职责。二是要注重改进创新。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思想,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好做法好经验,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按照“三贴近”原则,以创新精神推动学习践行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活动特色,使学习践行活动常做常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三要健全协调机制。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完善日常行为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各行业各群体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日常行为准则,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强化政策法律导向,各级各部门在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法制环境和体制机制。四要健全考评机制。要坚持项目化运作,把目标任务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措施,制定详细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抓好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要强化考核评价,健全完善有关测评体系,使软任务有硬指标,软目标有硬保障,软实力有硬考核。特别是在组织开展各种考评检查、评比表彰时,要把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为首要前提,加强督查推动。


编辑: {{imageTextInfo.editor}}
{{item}}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

精彩发现


{{index + 1}}0{{index + 1}}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