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后杉村在光泽县李坊乡版图的中心位置,才3个村民小组,116户,516口人。虽然还不是美丽乡村的试点村,但他们却把这件事做得风生水起,乡里曾多次在这里召开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
摸清村民的心思,照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去做,像建设美丽乡村这种对大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做起来准能事半功倍。7月16日,后杉村党支部书记李雪英亮出观点后,便讲了3个故事。
故事一:“五星”入“心”
后杉村小,是因为地处偏僻山区,才从贯庄村分出来的。山高皇帝远,虽然建了不少小洋楼,建了水泥路等基础设施,但房子漂亮村庄却不敢恭维,环境脏乱差比比皆是。要建美丽乡村,改变“千年陋习”的环境卫生整治便成为头件难事。
要改变习惯成自然的“乱丢、乱倒、乱放”,后杉村也和别的村一样建保洁队伍,置保洁设施,月检查、季度比、年总评,可村民总以为是在给村干部做政绩、给保洁的人赚奖金,不配合甚至故意“你前头扫,我后头丢”。为什么会这样?经了解,原来村民感觉不是主人,而是陪衬。
要村民感觉是在给自己做事,就得有一种能把大家吸引到事件中的办法才行。于是村里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又跟进了《卫生文明户评选》,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评比,好的奖励,差的限期整改。人要脸,树要皮。做得好的长了脸,做得差的没面子,村民的环境卫生行为开始检点起来。
这时又有人说,只管门前“三包”不够,还要查室内卫生整洁,才算美到了家。村民认真起来了,村里就把“卫生文明户”评选上升到“美丽家庭星级评定”。把评选内容标准贴到村民厅堂去,实行阳光评选,谁家好就在门前墙上贴个星,一年四季都好的贴四颗星还赠一颗星。很快“五星户”就成了全村人的追求,美丽从村庄、门前延伸到了家里。
故事二:谁当保洁员合适
后杉村分为东段、后山两大片,为了便于管理,搞环境卫生整治时就分两个责任区,各责任区聘一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清扫村中公共场所垃圾、收集每户桶装垃圾,并运送、焚烧填埋。可是,连续检查评比了几次,东段责任区的保洁都不理想。保洁员官某老实巴交,天天都在忙,效果咋就不好呢?
这时,东段的村民说话了:“还是换一个保洁员吧,他这个人不合适。”村干部入户走访后得知,官某本人虽很敬业,可不爱与人交流,加上老婆有点婆婆妈妈的,爱说人闲话,与村上妇女关系不好,而搞环境卫生的主要是妇女,妇女有意不配合,如一到检查时就乱扔垃圾,干部上户时故意说“很差”等。
看来把保洁员当“福利”照顾不行了,顺着村民的感受,村里把保洁员定位为:既是一个责任区的保洁员、宣传员,还是监督员,必须具备三点。一要有责任心,二要有公信力,三要家庭成员人缘好。要求高了,待遇也要适当提高,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这样既能体现多劳多得,又能留得住人。
按新要求,东段村民推荐了官天明为保洁员,东段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且与后杉片互比互学,两片的村民也互比互学,垃圾不落地,爱花爱绿,种花植树,把美丽乡村建设中新添的路灯、绿地、景观等看好护好。家住东段路边的杨祖根说:“村庄整洁漂亮,一看就舒服,是最直接的福利,不珍惜,不爱护,对不起村里,也对不起自己。”所以,后杉没有毁美坏美现象。
故事三:烂泥潭的变迁
后杉村部前下方那个低洼处,是后山和山下两个村民小组50多户人的猪圈、牛栏集中地。随着机械化和大量劳动力外出,牛栏空了、猪也卖了,这里便成为村中的烂泥潭,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就村容村貌来说,右上方是崭新的村部大楼,右下方是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左上方是古民居群,唯独这块低洼处有如一个人脸上长一个大脓包一样难看。
2013年搞环境卫生整治时,村里就想把这块3亩大的烂泥潭推平填高,建个村中心公园。可入户征求意见时却没有得到村民的支持,要么不肯,要么开天价。后杉村村财才10万元,哪有十几万元买那块烂泥潭?村里只好暂时放下。“等大家感觉到难闻难看,认为要改时再说。”村党支部书记李雪英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民爱美建美意识增强了,原来见怪不怪的烂泥潭越来越觉得刺眼、难容忍。今年4月,两个组的组长便受全组村民之托找到村里,强烈要求:“找个项目把它填了吧,实在太影响村容村貌了!”村民要求做了,万事好商量,两个组长说:“大家知道村里没啥钱,每亩算50公斤谷子就行了。”
有村民的支持,村里立即请人规划设计。图纸一出来,就去跑项目、筹资金,工程动工后,什么运土、植绿等粗活村干部去做,村民也跟着去做,还顺带监督质量。如今,烂泥潭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文化墙、休闲凉亭和小广场、绿地、景观石组成的“农民公园”,后杉村民也有休闲、聊天的好去处了。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