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3年建设,3年蝶变。
2011年,三元区岩前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名单,一场如火如荼的小城镇建设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围绕“古文化名镇,工业生态新城”发展定位,岩前镇借力发展,乘势前进,着力突出生态建设,强化产业支撑,统筹社会事业,夯实党建基础,不断书写新型城镇化建设隽秀篇章。
统筹推进,建设宜居家园
驱车沿着306省道前行,在距离市区28公里处,顺着“岩前镇”标识拐进集镇所在地,原先弯曲、狭窄的路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16米的崭新水泥大道,路边开阔的河岸、洁白的护栏和平整的绿地,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拓宽、拉直南溪滨路,是我们完善集镇配套功能,提升集镇整体品质的举措之一。”岩前镇党委书记周彬边走边介绍,“路灯安装、绿化苗木种植等也即将完成。”
进入集镇,1.2公里的街道路面已经完成“白改黑”,沿街房屋立面改造融入了闽西北吊脚楼元素,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一系列民生项目也在同步推进:按照“新区拓展、老区改造”布局,规划2050亩、定位为商住综合小区的南岸新区项目,已完成一期1050亩用地收储和区内路、桥建设;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影剧院被拆除后,建成了1000平方米综合市场和60套商品房;投入1500万元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基本完工,污水处理厂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集镇建设重在长效管理。目前,镇里组建了城镇综合执法队和环卫工人队伍,规范车辆停放,清理违章搭建,做好卫生保洁等工作。
路宽了,灯亮了,街道干净了,集镇变美了,百姓也从小城镇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以前就在街道边摆摊卖菜,风吹日晒,非常辛苦。”去年6月,镇综合市场投入使用后,村民陈美珍有了固定摊位。
小陈结束了多年的打工生活,在综合市场经营水产品生意,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她说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家人团聚。
每当夜幕降临,镇中心公园就会传来广场舞音乐,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在河岸绿道散步。
如今,一个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的小城镇已然成型。
培育龙头,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小城镇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
隆冬时节,与镇中心一水之隔的500亩提子观光园显得格外宁静,一座座钢架大棚内除了少数管理人员外,只有掉了叶子的葡萄藤。
岩前提子园由福建省大丰收果蔬专业合作社投资,园内种植夏黑、红地球、美人指等100多个南方葡萄(提子)品种,设有2000米葡萄观光长栏。
宁静只是短暂的。一到葡萄采摘季节,大棚内鲜艳欲滴的各色葡萄清香诱人,大棚外熙熙攘攘的游客流连忘返……喧嚣与繁华将再将次成为镇上一道独特风景。
“我们坚持走‘高效生态、特色精品’路子,政府牵头实施土地流转,加大设施农业补贴力度,引导客商、农户共同参与,培育龙头企业。”周彬说,除了忠山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外,岩前镇还有奶油西瓜、棘胸蛙养殖繁育、林下套种草珊瑚等特色农业。
旅游是岩前镇加快发展的另一重要产业。依托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忠山十八寨旅游度假区、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资源,岩前镇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观光镇。
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举办乡村旅游节,发展乡村旅游,是培育旅游业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式。
2012年,我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市在大丰收提子观光园举行,不仅为广大市民欣赏田园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大丰收提子观光园已发展成集种植、采摘、酿酒、品酒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项目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规划面积达56平方公里的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已完成土地收储18200亩,金明稀土开发有限公司、金牛水泥、吉兴竹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相继投产。
“南岸新区就是三明经济开发区的商住配套项目,随着企业入驻园区,集镇可以吸纳更多人气。”周彬说,仅金牛水泥一家企业就增加就业300多人。
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矿产加工……一批批产业项目建设方兴未艾,为岩前镇增添了无限生机与发展活力。
持续提升,做优做特集镇
三年持续建设,岩前镇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4.3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1.7%,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73元。
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做优生态环境,打造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城镇,是岩前镇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万寿岩古人类遗址是岩前镇独有的一块金字招牌。按照“把镇区建成景区、把节点建成景点”要求,岩前镇加快推进万寿岩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核心征迁工作,完善了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启动沙溪河防洪四期项目,实施渔塘溪防洪堤及滨水景观工程,着力打造5A级风景区。
如何进一步凸显生态旅游特色?目前,万寿岩遗址考古公园项目已获得国家立项并实施,忠山村先后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央红军村”等荣誉称号,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王氏宗门和百阶冢积极发挥着闽台恳亲交流作用。“我们要把岩前镇旅游资源融入到全市旅游大格局中,全力打造古人类遗址文化、古建筑文化、宗亲文化等特色生态旅游观光镇。”周彬说。
发展是硬道理,而对生态的重视则始终贯穿在小城镇建设中。
在南溪滨路旁,有一处已经拆除的镇水电站旧址。周彬说虽然水电站每年可以增加财政收入26万元,但渔塘溪水却从上游被截流,破坏了镇区河道生态。水电站拆除后,镇里又投入2600万元,修建了水岸堤防和滨水景观工程,营造了“曲山环水、天人合一”的宜居风貌。
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开始投向这里:去年,央视《远方的家》和《焦点访谈》栏目摄制组先后走进岩前;总投资3亿元的三明市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一期工程已完工,今年9月可以部分投入使用。
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快速推进的莆炎高速,将为小镇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手记:
乘势发展谱新篇
如何借好力,谋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岩前镇小城镇建设的确拥有人无我有的发展优势,除了“万寿岩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外,境内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三明经济开发区吉口新兴产业园等发展平台,但如何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岩前镇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为这一课题做了有力、详实的注解。
岩前镇乘势而上,加快万寿岩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加大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把镇区建成景区,把节点建成景点;在积极对接三明经济开发区的同时,着力推进开发区服务园建设,通过构筑北工南居集镇新格局,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价值。
乘势发展谱新篇。岩前镇不仅打造了宜业宜居新镇区,而且构筑了三次产业发展载体,城镇承载力、带动力不断增强,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