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绿树掩映,环境幽雅,崭新的建筑物内,观察室、治疗室、诊断室、资料室和药房等各种功能室齐备。医务人员正在值班室操作电脑,病房里病人在打点滴,取药者排着队在药房外等着拿药……三元区中村卫生院最近环境变得优美、病人来就诊也感觉舒适多了。这是三元区卫生系统着力推进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三元区加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争取资金561万元,对4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建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了省定标准。中村卫生院还配置了1辆救护车,岩前、莘口等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诊疗设备配置已列入省政府基本诊疗设备采购计划。“硬件建设只是我们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农村群众健康档案的建立。”区卫生局陈碧琴局长说。
今年三元区调整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扩大了门诊特殊病种,甲类疾病全部列入补偿范围,参合农民在辖区一类医院住院补偿比例达80%。
尽管扩大了补偿范围,提高了补偿标准,但还是有抱着侥幸心理的农民不愿参保。中村乡某农民去年没有参加新农合,下半年被查出患有癌症,这位村民立即申请重新参加新农合,只可惜新农合参合期限已过。
对于已经参保的群众,在生病出院后,报销手续快捷、便利,新农合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有时还会主动上门,把报销费用及时送到村民手中。“真是想都不敢想,只交了那么一点钱,就可以‘报销’这么多。”1月13日,家住三元区中村乡的刘春金家人拿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5万多元钱,嘴里不停地道谢。他们说新农合保障了农民健康,使农民不至于因为生重病而陷入贫穷。
在中村村部的墙上,贴着一张新农合报销表,上面详细地记载着生病住院村民的姓名、所住医院、日期、住院总费用及可补偿费用等项目,村民们可以对照表格自己核对。
新农合工作人员说:“这样的表格每个村都有,一个季度公布一次,除了让村民核对外,还可以接受村民监督,公信度提高了,才能真正取信百姓,新农合才能让农民真正受惠。”截至目前,全区4.71万人中有4.66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位居全市前列。
除了不断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外,农村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的提高,也是近年来三元区卫生局惠民的重要举措之一。依靠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为农村群众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档案,医务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掌握村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进行动态管理。
中村村民陈大爷患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以前长期在市第一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中村卫生院给他建立了健康档案后,卫生院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他的病情,同时根据市级医院的治疗情况,每10天定期对他跟踪随访,进行治疗和生活上的指导,并告诉他医生的联系电话,嘱咐他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现象要及时到卫生院就诊。目前陈大爷病情稳定,还会主动到卫生院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
中村卫生院的陈院长说:“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后,我们的工作更主动,和村民也有了更多的互动,现在来看病的人更多了。”目前,三元区农村居民建档数达到1.256万人,部分村建档率达到了90%以上。(罗鸣灶 詹发英)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