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宁德要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学习贯彻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梁伟新同志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的主题报告,擘画了宁德未来五年宏伟的发展蓝图。报告提出宁德要着力构建“一核两廊五轴”的发展格局,力争实现“一个翻番、五个突破、全面跃升” 的奋斗目标,重点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区”等“四个区”,努力在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走前头,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中当先锋,在现代化建设中争得更多全国第一、创成更多宁德唯一。立足闽东区情,全力打造具有山海特质、时代特征和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以宁德这块“试验田”结出的丰硕成果,更好地展示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全国、全省大局贡献更多“宁德方案”。
一、宁德要全力打造具有山海特质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山海特质”是闽东的特色,也是宁德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基础。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指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闽东特色”在他的著作《摆脱贫困》中就有精彩论述: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也就是要念好“山海经”。宁德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围绕构建沿海蓝色经济走廊和山区绿色经济走廊,加快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洋经济产业带,着力打造全省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文旅康养休闲目的地,促进沿海与山区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产业链条有机衔接,实现山海并进、携手共赢。要树立“1+N”的发展思路,抓好旅游业这个主导产业,辅以养殖业、山地开发、种植业等N个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按照“1+N”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靠山的把“山”的文章做好,沿海的把“海”的文章做活,民俗文化村把“文”的文章做深。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原则,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按照“全域景区化”和“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要素,“多规合一”,结合生态、文化、历史、旅游、产业等特色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融入“畲茶古廉红”“ 川岛湖林洞”“ 蓝绿红古特”等元素,建设“红色教育型”“民族风情型”“生态农业型”“山地风光型”“康养休闲型”“沿海景观型”“宗教旅游型”“乡土文化型”“传统建筑风貌型”等美丽乡村。做到农旅、茶旅、文旅融合,深耕厚植“乡愁”,重点扶持、培育典型,全力打造一批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引领全市各村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为把宁德建设成为具有山海特质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二、宁德要全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闽东作为农业大区要向农业强区跨越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实践创新,努力探索出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牢固树立起用新发展理念来经营农业发展农业,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新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做优做特做强,推动一产转型升级,重点做到“三个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并强化市场服务和新技术的运用;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绿色环保、品牌效应;从“一产独舞”向“三产联动”转变,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向二、三产拓展,打造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服务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福建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根据《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迈进。要做强做优做大茶业、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林竹花卉及旅游等“8+1”特色农业,着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8+1”千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特色产业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形成“县县有品牌、村村显特色”的产业振兴发展格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闽东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体现新时代闽东人民精神风貌、反映当代闽东乡村繁荣景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三、宁德要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结合闽东实际,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全面推进闽东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总结与吸收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成功探索经验,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习近平同志在《闽东之光》一文中说:“什么是闽东之光呢?我想,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闽东的“自然之光”“文化之光”“精神之光”,真正做到“知我闽东”“爱我闽东”“建我闽东”,满怀信心、奋发有为地去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为此,宁德要做强做大做优做特做响“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这篇大文章。一要高起点规划。按照创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的标准、要求,借鉴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制定《宁德市创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实施方案》。通过努力使闽东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闽东广大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和“更和谐”。二要高强度实施。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法规、政策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强力实施靶向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最大效应。通过有效整合各级各涉农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三要高密度宣传。从闽东农村工作实践来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树典型抓示范,做到学有典型,看有榜样,干有示范。近年来,宁德市大力培育、树立和宣传习近平同志“三进”的寿宁县下党乡、“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等全国典型。通过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闽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乡村振兴。通过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全方位、高密度的宣传报道,为宁德在全国树立起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典范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今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宁德作为党百年征程上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五个地点之一设立地方分会场,面向全球进行直播,极大地提升了宁德在全国、全球的知名度。这也为宁德要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提供了有益经验。
兰光其
(刊登于《闽东日报》2021年10月31日第3版)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