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利用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和利用工作,对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感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漳州市为例,探究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利用。
关键字:漳州市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是全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文化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漳州革命事业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漳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漳州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漳州地域特点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忠心不渝、为党为国的政治理想和信念为核心,以百折不挠、至死不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表现,以忍辱负重、顾全大局、面向群众、实事求是的品格为特征,是在对漳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与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融为一体的先进的文化形态。
只有当人们正确地认识并合理有效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转化为现实价值。通过对遗迹、纪念地等实物资源、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红色文化制度资源、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红色文化精神资源进行研究,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表现的多样性,提炼出具体化价值形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推动漳州市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虽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但在和平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持本民族特色、传承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准确凝练出漳州市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精神并加以培育,使之贯通本地区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融入人民群众的血脉和心灵,探索、优化、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方法,让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全市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把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使之成为漳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这对漳州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一)漳州红色文化的特征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提到过费尔巴哈的一句名言:“当人刚刚脱离自然界的时候,他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物,而不是人。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文化对于人,是有着标志性意义的,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形式。但从本质上讲,文化是打上精神烙印的意义世界,它存在着不同的方面、层次、水平,从而形成多种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各种文化形态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观念体系,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文化形态。
漳州红色文化是全国红色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芽,始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下的平和“八闽第一枪”,成型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保卫苏区根据地的峥嵘岁月,是以毛泽东、朱德、聂荣臻、罗荣桓、罗明、陶铸、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方毅、彭冲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和巩固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培育的,在吸收和继承了漳州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形态。党领导漳州全市人民在斗争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涌现谷文昌精神、漳州110等先进典型,留下弥足珍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推动着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流淌在漳州大地的红色血液成为感染、教育、激励人民的最宝贵资源。
(二)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漳州市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景点众多。漳州全市11个县(市 区),其中苏区县8个,分别为:芗城区、龙海市、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华安县、云霄县、漳浦县。具有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有关的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建筑物、遗址206处,与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有关的具有史料、教育意义的衣物、文献、手稿、图片等代表性实物数以万计。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13处。全市有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霄乌山革命纪念馆、诏安乌山景点景区、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平和暴动纪念馆、三坪红军会师纪念馆、诏安((饶和浦诏)苏维埃机关旧址、漳浦车本村“靖和浦革命根据地”、 华安高安村归德乡公所战斗遗址等多处红色文化载体。
(三)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现状
面对如此庞大的红色宝库,漳州市始终把保护机制挺在前面,划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底线,比如在2016年出台了《漳州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漳州市红色文化生态保护开发规划》、《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图录》,对全市206处革命遗址实施保护修缮,并建立了红色文化相关文物定期排查机制。在保护的基础上,漳州各地在文物展陈方式上突破传统的“展板+文物”模式,比如2017年龙文区推出了红色VR体验馆,通过新技术让红色基因获得更好传承。有闽南革命摇篮之称、原中共闽南地委所在地乌山,于2010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善的乌山风景区,既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又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有“闽南井冈山”之称的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拍摄了《闽南井冈山》、《赤冢》、《铁番号》等纪录片、微电影,2018年在漳州古城也开拍了人物传记电影《红色金融家——高捷成》,这些地区借助网络力量在讲好革命故事的同时也提升了漳州革命老区的知名度。华安高安镇平东村在红军洞附近的民宿专门开辟了革命先辈的事迹展览馆、对东溪窑遗址进行环境整治,把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红色经济。2019年9月12日位于东山县的谷文昌干部学院揭牌,成为漳州市重要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力争为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作出漳州应有的贡献……等等。目前漳州市在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周边革命老区如龙岩市、赣州市、瑞金市等相比,漳州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效率较低,需要加快步伐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漳州红色文化资源,让富美漳州更具红色内涵。
三、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缺乏科学认识
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观念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漳州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引导下,对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对一些革命历史文物缺乏应有的保障。前文提到了漳州市曾出台一些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文件,虽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机制,但是针对性不强,没有对具体的某项资源制定相应的保护细则。同时,也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
虽然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都意识到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但是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研究、传承与解说中,缺乏研究深度与说服力。内容多年不变,缺乏对历史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较难引起当地更多人的高度重视。
(三)整理出来的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缺乏优质产品
虽然现阶段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众多,但是由于分散于8个县、区,位置不够集中,而且大多较为偏僻,对保护与开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有一部分革命旧址、遗址处于大山与沟壑深处,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也比较高。因此,漳州市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都较为单一、简陋、陈旧,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很好的打造出知名度,硬件设施及软件服务也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管理机制缺失影响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效果
由于漳州市多数革命遗址地处偏远乡村,无法吸引到较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因此,大多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管理机制也较为缺失。大部分管理人员,不仅缺少学习意识、保护意识,而且欠缺专业能力和经验,无法更好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管理,也无法将更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加准确直观地讲述出来,从而也无法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五)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红色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同时,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有待深挖,外延也需要拓展。
目前大部分县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单兵作战,没有和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很难拓展外延,也影响其对受众的吸引力。
四、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保护意识
第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并从实践上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要做好利用、发扬、传承,就要先做好保护工作。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文化工作。第二,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规制度,从地方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各地还应根据不同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细化到每一个遗址旧址等。
(二)深入挖掘内涵
第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散、遗失和不全面,也制约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因此就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便于后期的开发与宣传。可以通过对烈士家属、革命前辈、民间收藏人士等的探访,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整理,然后对其内含与价值展开深入挖掘,将更多优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准确、全面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第二,打造专题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之后,还需要借助相应的途径,有效地宣传、传播给大众,才能将其内含、品质、精神等,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青少年培训、校园主题演讲、时代楷模等方式,将优秀的、经典的事迹与案例,作为教材内容,传递给更多的社会大众。
(三)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第一,随着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漳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基础建设以及文化特色,在壮大旅游业的同时,也将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宣传,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第二,漳州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出更多精品与经典。还可以将漳州当地的革命圣地,制作成视频或者图文结合的宣传广告,以景点照片或者视频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推送到更多人们的眼前,实现转型创新。
(四)健全管理机制
第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要加强管理,才能带领其走出困境。因此就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业的、资深的工作人员担任。此外,要严格落实岗位职责,要求每一位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职责与使命,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实现统一管理、有效指导;第二,加强人员培训。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亟需一批高素质、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全能型人才,带领团队做好相应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因此,不仅要给团队成员更多培训深造的机会,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要通过典范的树立、优秀干部的选拔等,带领更多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五)整合资源,健全配套设施
第一,制定红色旅游开发规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规划,既保护了红色文化资源,又实现了有效宣传。需要加大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力度,如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住宿业等,来提高当地的服务能力,赢得人们的满意;第二,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好之后,还要通过与社会企业、团体的合作,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建设重大、优质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大众前来参观与学习,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
结束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天,要走好新时代的发展之路,就必须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和发展漳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重大意义,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凝聚起建设幸福美好新漳州,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施爱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大力弘扬漳州党史文化(J).福建党史月,2017(12).
[2]蒋颖莹.基于名人印迹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王升斌.红色文化的历史演进(D).遵义医学院.2014.
[4]王爱智.沂蒙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5]王晓峰,刘畅.革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期刊,2012
[6]严序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2.
[7]王婕,王晨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分析(J). 世纪桥期刊,2018.
课题组成员信息:
课题负责人:杨毅娟 中共长泰县委党校 中级职称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