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c49e4403ebaa67b60113413da2601998.pdf
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如果是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半夜出现头晕、全身难受、无法正常行动的情况,便可打通长乐区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电话,助老员会立刻赶到现场,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这种为老年人平安保驾的模式,得益于长乐区智慧养老体系的建立。近年来,长乐区推进“互联网 + 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服务供给与老年需求精准对接,让养老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个中心养老服务全覆盖
长乐区已全面启动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政府引入市场力量,并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 257 个城乡社区免费开展“互联网 + 智慧养老”信息专业化服务工作,打造无围墙养老院。
建立起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物联网及电子商务为技术依托,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包括线上信息化运营中心和线下实体服务站点,主要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专业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发放手机,提供实体服务。“中心正与各街道和社区合作,准备打造专业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嵌入式微型养老院。”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长乐区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的社区配备了助老员,老年人需要洗衣、打扫卫生,甚至是代购、聊天服务等,打一个电话即可。家住长乐东关社区的陈依伯和老伴都已年逾八旬且子女在国外。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有赖于助老员打理。“只要打一个电话,助老员就来到家中,帮我们洗衣服、打扫卫生,还去市场帮忙买菜。政府关心老人,推行的这种服务很好。”陈依伯说。
“一网式”服务 老人少跑腿
长乐区投入了 600 多万元在漳港街道百户村建立了百户村智慧乡村平台,现在村里不少 65 岁以上的老人都佩戴了专用手环,他们所处的位置和健康状况可随时被知晓,预防风险。“我自己会用,有事的话就按手表上的按钮,我儿子他们就知道。”百户村 94 岁的李金兰老人戴上专用手环高兴地说。
针对村里部分老人行动不便的特点,百户村为老人安装了便民服务终端,并将便民服务终端接入百户村智慧乡村平台,老人们不用去街道和村里,通过便民服务终端,在家就能申请和处理 94 项便民服务事项。“这一举措 实现了让老人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长乐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针对部分老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的问题,平台还附带智能咨询和法规检索,为老人提供了逾十万个政策法规问题及答案,让普法更加扁平化。针对部分老人难以有效进行垃圾分类的问题,平台还提供拍照自动识别垃圾,引导老人垃圾分类投放,以实用小工具的方式,降低垃圾分类的“技术”门槛。
据了解,长乐区目前分别选取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示范试点,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区推广。百户村就是其中之一,长乐区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将养老服务融入其中,让养老更“智慧”。
一部手机 24 小时守护
长乐区引进了养老企业“禾康智慧养老”,在城区及周边社区免费开展“互联网 + 养老”信息专业化服务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均可免费获得一台由政府出资购买的专用智能 4G 手机,且每月赠送本地拨打国内通话 330 分钟。“禾康智慧养老”负责人说:“我们开创了新型便民模式,无偿为年满 60 周岁以上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等服务。”
据了解,这款手机主要对老年人提供呼叫中心 24小时应急服务,提供远程定位服务,接听或接转所有打入平台老年人的求助电话等。它不仅设置了宽键盘、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手电筒等多种功能,还在手机上特设了“SOS”键,老年人无须记电话号码,在紧急状况下只要轻轻一按,就能拨打到“禾康智慧养老”的呼叫中心平台,获得应急援助。
日前,在梅花镇已有多位老人领取了手机,工作人员耐心地为老人讲解手机的用法,并热情帮助老人把亲人的联系方式输入手机,设置好快捷键。85 岁的张 奶奶一拿到手机,就拨通了快捷键“1”,开心地告诉儿子自己有了手机,以后随时可以打电话了。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