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林老师,低保办了,妈妈笑了!谢谢你们,谢谢政府!”精神障碍患者林某,一字一顿地向福州市长乐区康乐家园主管林文锦说道,虽然口齿不清,但欣喜之情跃然眼眉之间。
林某,长乐西关村人,十年前确诊精神疾病以来,劳动能力一落千丈,生活无法自理; 林某母亲为了照顾林某和高龄且患老年痴呆的奶奶,积劳成疾,在思想、精神和贫困的多重重压下,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吃药、住院;全家仅靠林某60多岁的父亲当保安维持生活,整个家在疾病、贫穷的双重夹击下摇摇欲坠。
2020年6月,林某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正式成为福州市长乐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康乐家园的一员,多年寡居造成林某的思想心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生活自理等功能严重退化;在康乐家园充满尊重、理解、接纳、关爱的氛围下,林某渐渐融入集体,开始学着说话、表达、向别人述说自己的不幸,从林某的言辞之间,康乐家园的社工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入户所见、材料所报可能更加艰难,便将情况反映给了长乐区民政局,区民政局主要领导迅即安排社会救助相关人员对林某一家进行入户巡访、掌握真实情况、综合评估认定,8月中旬,区民政局彭主任带领社会救助科和吴航街道社会救助相关人员到康乐家园现场办公,按政策规定为林某办理了低保。据林某说,街道通知低保办理成功的那一天,妈妈这么多年少见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据悉,这样的案例在长乐区康乐家园并不少见,开园以来先后为10余名服务对象解决低保、特困、残疾和临时救助、慈善救济等困难。
2018年以来,在福建省民政厅、福州市民政局、长乐区委区政府和区政法委的重视关怀下,区民政局积极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试点活动,投入270余万元,修缮场地,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机构晋江市阳光家庭关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阳光心理)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全部由专兼职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师、全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专业团队,对学员进行心理精神、六项自理能力、个人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个人基本指标信息档案,量身定制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康复服务,康乐家园已成为全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专业服务场所。
为了发挥康乐家园资源优势,长乐区民政局与阳光心理对服务模式进行多回合的深度研究论证,构建了以康乐家园、阳光心理为平台,联动社会救助、精神病院、社会组织、患者家属的“4+1”困难帮扶机制,发现需求、引入资源、整合力量、多措并举、解贫脱困,通过多元化途径实现精准帮扶、立体帮扶,铸造精神障碍患者的康乐家园, 长乐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试点取得良好实效,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兜底保障。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