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TextInfo.title}}
一、武安镇移风易俗工作现状
作为县城所在地,武安镇承担了大部分的城区建设前期工作,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亦是主战场。武安镇在移风易俗工作上下了很大力气,为民众出行生活带来方便。目前,武安镇坚持“核心价值观、文化讲堂、乡风评议、美丽乡村、破除陋习、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各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大操大办仍有存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变提高,民众对于生活美好的体现,婚丧喜庆等宴请还存在以大操大办的形式来体现热情与面子,浪费比较严重。
二是传统男女偏见仍有存在。随着二孩政策的实行,对于生男生女的愿望更加强烈,“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的观念又重新影响着民众。
三是民众素质仍有提高空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提高阶段,民众配合程度还是需要提高,如卫生容易反弹、休闲场所和公园有破坏的情况存在。
三、工作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镇所有农村、社区开展推进“核心价值观、文化讲堂、乡风评议、美丽乡村、破除陋习、殡葬改革”等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坚持问题为导向,努力将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工作小组。成立武安镇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镇宣传办、各科室成员组成。镇纪委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日常纠正“四风”监督检查内容,镇宣传办联合组成移风易俗工作督查小组,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武安镇出台《关于在全镇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泰武委〔2017〕61号),通过协调全镇各个科室职能,明确目标要求、坚持先进引领、指明六大行动、明确科室职责、加强措施保障,强化宣传氛围、强化队伍完善机制,确保成效,推进武安镇移风易俗工作向深入发展。
二是巩固六大行动成果。一是除陈规陋习。武安镇溪东村在全县范围内首先提出“闹热不请客”的科学理念,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并坚持下来。算了一笔经济帐,一户人家一次“闹热”的平均费用是1.5万元左右,全村有1200户,总费用在180万元,没有闹热就可以直接减少的经济损失180万元。如果这180投入到经济建设,以居民最喜欢的投资方式(储蓄),单单利息一年就有7.74万元,如果计算进行再投资和收益,总成本在200万元。取消了“闹热”这一民众活动,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迷信的不良之风,民众得到实惠,社会风气也趋于积极向上,不再盲目花钱、攀比。二是推行殡葬改革。在县镇指导下,全镇认真落实殡葬改革,转变村民大操大办的殡仪殡葬和铺张浪费的祭拜陋俗,提倡厚养薄葬。如官山村,殡葬从简从快,村干部小组长上门服务与监督,联系县殡仪馆,督促家属两天内处理完整,不请乐队表演、不燃烧大量纸制品、不进行大规模宴请,只吃简单的工作餐。改革后,从表演、宴请、纸品等费用,每次可以节约1万元,主人不用因为大型表演、宴请的事情而劳神伤财,亲属不用浪费时间在陪伴和吃请上,可以尽快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又如城关村,安排村两委在清明祭祀期间在“福寿堂”公墓值班,看护墓地新栽的树苗,督促前来祭祀的村民不在坟前烧纸,增强安全防火意识。植树造林面积每年增加10亩,不再山上使用明火,森林火灾次数降低,火葬改革推行顺利,目前,所有村民、居民都按照县民政局火葬工作安排,没有土葬,殡葬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殡葬文明新风常拂。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京元村张氏家庙理事会,传承元宵节点灯良好习俗,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只有生男孩才能进家庙点灯的风俗,生男生女都可以到张氏家庙点灯,破除男尊女卑陋习,弘扬婚育新风,扭转了农村歧视女孩的世俗眼光,解除生女孩家庭的心理包袱和精神阴影,使“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等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女孩也参加点灯”后,全村共有女孩1056人次参加,其中女孩高考成绩显著的有50人。四是开展文化讲堂活动。金里村书画传文明,利用元宵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开展书画比赛、书画展,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婚育文明、家风家训及廉政文化,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金里村现有农村书画家6人,每年教学900课时,60人参与书画学习,为传统文化传承打下良好基础,打造金里村的良好文化氛围。以书法、画画等形式,让儿童从小接受文明生活方式,让农民书画家接受文明、传播文明,成为文明使者。五是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道德模范评选,经过民众推选、各村(社区)筛选,全镇13个村(社区)共评选“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敬业奉献、诚信经营、孝老爱亲”等5大类35名候选人,并提交县文明办进行县级评议。六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官山山前、金里郭林前、京元张氏家庙周边、城关村猛虎基点等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京元村南津社、城关村北门、西门片区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在净化、亮化、美化城乡环境的基础上,清理垃圾3568吨、投入1368万元,雨污分流、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措施,加入“文化创意彩绘墙”,以彩绘的方式,展示县城历史、各处家风家训、闽南谚语、移风易俗专题宣传等文化提升,让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本地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品味、让民众记住“乡愁”。
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用好现代手段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宣传栏、张贴标语,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会议开展宣传。重点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乡贤事迹、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等。溪东村“闹热不请客”的说法和做法得到《福建日报》的肯定,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二是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实施“科学简生活”倡导计划,教育引导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三是加大工作监督力度。同时,镇纪委对镇村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级工作重要议程,对工作开展进行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目前,未发现镇村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上存在问题。
四是加快建设文化讲堂。建设移风易俗馆,充分利用京元村楷模馆,建设(张氏家庙)京元村乡贤文化馆。完成初步设计、装修,已经验收投入使用。利用张氏家庙“状元出生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历代乡贤的典型事例,激励后人,结合移风易俗工作经验元素,激活传统乡贤文化资源,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贤文化发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2月11日,举办“纪念状元林震诞辰630周年暨林震传世诗词书法作品展”,进一步发挥状元文化效应。3月2日举办“京元村元宵节晚会”,将移风易俗融入晚会节目中,通俗易懂,民众喜闻乐见。
五是严格落实报备制度。对于科级干部,在班子会上传达县委关于“科级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备制度”的会议文件精神,并在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传达,并要求严格落实。会后,科级干部陈子敬的外祖母去世,按照一切从简的程序进行处理,他本人也并没有通知镇里的干部职工,直到事后填报重要事项表格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事情。镇老干部张振忠的父亲过世,也是一切从简处理,并没有铺张浪费,也没有通知干部职工,严格参照科级干部管理办法执行。截止8月,1个科级领导、4个干部职工认真执行“科级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备制度”报备工作。
移风易俗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移风易俗的工作安排,对“六大行动”进行创新性落实,并长期坚持,不断摸索新的工作方式,以“六大行动”为抓手,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发展。
相关推荐
{{imageTextInfo.relevantRecommendation?.[0].title}}
{{item.title}}
{{item.source}}